據統計,全球60歲到70歲的婦女中,有1/3的人罹患“骨質疏鬆症”,我國的骨質疏鬆症患者約有5000萬人,50歲以上婦女的罹患率高達50%,而因骨質疏鬆症引起的椎骨、髖骨等骨折約為50%~60%。有數據顯示,隨著我國進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症及伴隨的脆性骨折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其中,老年女性因雌激素缺乏罹患率最高,此外,老年男性發病率也近30%。

造成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運動。特別是青少年時期缺乏運動,將會使骨密度和骨礦含量的儲備嚴重不足。另外,老人也應該注意鍛煉身體,雖然不能增加骨密度,但至少可保持已有的骨密度不降低並增加骨質含量。另外,骨質疏鬆症的其他危險因素也很多,如遺傳體質、種族、鈣攝食不足、大量抽煙、酗酒、服用某些藥物、高蛋白高鹽飲食、內分泌疾病等。

骨質疏鬆中最為嚴重的結果是髖骨骨折,而據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每周步行4小時的女性,其罹患髖骨骨折的危險可減少40%。這項研究結果對那些不願采用激素替代療法,卻又找不到好的治療方法的婦女來說會是個很好的消息。

因為研究發現,每天散步1小時或每周慢跑3小時可以產生與激素治療相同的預防髖骨骨折的作用。該研究顯示,步行和慢跑等負重運動能夠延緩骨質疏鬆。

研究人員說,步行是最普通的鍛煉方式,也是降低骨折風險的最合適的活動,激素替代療法雖然能夠減少骨質疏鬆的危險,但它有可能引發心髒病和某些癌症。不管纖瘦或肥胖的女性都可以通過增加活動量來預防骨折。

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經常進行慢跑和步行的交替運動可有效地防止骨折。日本幹葉大學醫學部講師後藤澄雄就曾做過相關的研究,他將三個長跑團體中的41人與年齡相當而不經常運動的86人一起進行了腰椎、股關節、膝關節及手腕等活動部位的骨質密度的比較,發現經常參加長跑或步行運動者的膝蓋骨比不參加運動者要強壯許多,而且在骨質密度上也高出14%~40%,而且,經常外出進行散步運動者的骨質狀態也十分理想,基本上相當接近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表示:“散步不僅可以鍛煉肌肉,還能增強骨骼。研究顯示,婦女在20多歲時有規律地進行鍛煉並且適量攝取鈣質,在70多歲時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幾率就少了30%。”

因此,後藤澄雄認為:如果男士們能夠堅持每星期平均行走距離多於慢跑距離的話,那麽他的骨質密度就會增高;對於女士們來說,則需要快步走的距離多於散步的距離時,骨質密度才能相對提高;而對於老人來說,在進行散步運動的時候,則應掌握交替方式的適度,具體做法是以慢速開始,然後再逐漸加度至急行的速度。以兩分鍾急行、一分鍾慢行的模式交替轉換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能太慢,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骨質密度,預防骨折的發生。

對於容易骨折的女性來說,如果能進行適度的陽光疾走運動,那麽,就可以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接受適量的紫外線照射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維生素D有助於骨骼和牙齒的健康,調節身體中的鈣、磷代謝。

另外,在生活中,老人應適度增加自己步行的機會,如買菜、購物時多走路,不坐汽車、不以自行車代步,爬樓梯、不搭電梯等;40歲以上的人則要避免做劇烈運動及運動過度;對於女性來說也要防止女性月經不正常,增加骨質流失,在進行散步運動前,應做些適當的暖身運動,運動時,若發現筋骨有任何異樣時,就要馬上停止運動;對於青少年來說,要防止骨折,那麽就應該從中學開始,每天至少進行1小時的散步運動,那麽就有益於骨密度的增加,進而防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