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要達到很好的養生效果,需要進行科學地設計。不僅要有好的姿態,還要注重運動強度等。

一、散步的姿態

當我們走路的時候,所擺的姿勢實際上是動員你身體裏邊能量的一個表現,如果你是拖著走,會越走越累,越煩,越苦惱,反過來,如果是非常好的姿勢,很興奮地迎接挑戰地來走,那你身體裏邊各種物質都會很積極的活動,同時代謝可以很正常,可以克服精神上的壓力。

二、運動量

散步運動量要適度,做到“形勞而不倦”,並且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動形以養生的功效。

散步可消耗熱量,對身體有好處,但研究結果顯示光散步不足以帶來健康。人們不能隻注意運動,而忽略了運動強度。加拿大科學家比較了隨意進行一萬步走和另一組按照詳細科學計劃實施定期的運動所產生的效果,時間是6個月,消耗的熱量也相同,共有128人參與計劃。他們發現,6個月後,隨意步行者最高氧氣攝取量平均增加了4%;但是按照詳細計劃的運動組別這個數字是10%。其他整體健康指標,例如空腹血糖值和血脂水平都不受兩種運動影響。

研究人員說,人們不能隻關注總步數,而不注意步速和力度。每天一萬步運動的確能讓人們活動,但是要運動有效,得增加一點強度,要有些氣喘的感覺。走一萬步之中,要有200步到400步疾步。最為關鍵的是要調心養神,並且要重新審視自己製定散步計劃的目的和意義。

正如澳大利亞科普作家浪達·拜恩的著作《秘密》中所闡述的吸引力定律所言:關注什麽就得到什麽。都是在雙腳行走,它可能隻是交通方式,也可能是健身方式,也可能是散心與溝通方式。當我們將焦點進行轉移和鎖定時,你想要健康,健康就被你吸引而來。試想,在農村有很多勤勞的農民,他們一輩子總在勞作,如果從運動科學層麵來分析,他們的運動和訓練強度,密度和負荷一定會很大,然而這些一生勞作的運動,並沒有給他們帶來鍛煉和健身的效果。因為他們關注的焦點不一樣,一個是莊稼收獲,而不是內在的自我身體健康,而有些市民他關注的是健康,因此他就會事半功倍。看來,製定活動和徒步的健身目標及計劃才是得到健康的第一步。

盡管散步在所有健身走路運動中健身的目的偏重於養生、保健,參與者還是可以根據自己體質狀況的逐步提高,逐漸增加步頻和步幅以及負重的形式來健身。比如提著啞鈴散步或者采用北歐式健身走等。這種通過改變已有的人們慣用的運動方式,而采用一種非常態的運動方式,可以使我們的身體產生一種應激狀態,從而對身體產生更深刻的刺激記憶,這樣能產生更好的健身效果。日本醫學博士橫山正義也建議,散步健身不妨從增加重量開始,這樣熱量消耗會加倍。他建議大家握著啞鈴走,0.5~1千克的啞鈴男女都適宜,起初速度可以稍微慢些,姿勢以不讓肩膀感到有負擔為準,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