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鍛煉最佳時間的選擇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不同的人、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季節,都會有不同的最優策略,因此我們在此結合傳統養生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簡單介紹一些普遍的規律。

中醫學的經典巨著《黃帝內經》早已指出四季養生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也是遵循四季陰陽消長的規律進行的。

(1)春天是陽長陰消的開始,所以應該養陽。春天主生發,萬物生發,肝氣內應,養生之道在於以養肝為主。養神誌以欣欣向榮。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傷了肝氣,就會降低適應夏天的能力。所以《黃帝內經》提出:春三月要夜臥早起,披發緩行,廣步於庭(到庭院中散步),使誌氣生發。

(2)夏天是陽長陰消的極期,夏天主長,萬物茂盛,心氣內應,養生應以養心為主。要使氣得泄(當汗出就汗出),因為夏天屬陽,陽主外,所以汗多。逆之則傷心,秋天就會得炎症(呼吸方麵的病),那麽就會降低了適應秋天的能力,所謂奉收者少。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夏三月要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不要怕陽光),使誌無怒(心情要愉快),使氣得泄(不要閉汗),若所愛在外(多到戶外活動)。

(3)秋天是陰長陽消的時候,所以要養陰為主。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養生應以養肺為主。收斂神氣,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完穀不化的腹瀉),奉藏者少(降低了適應冬天的能力)。所以《黃帝內經》說:秋三月,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與雞一起作息),使誌安寧,收斂神氣。

(4)冬天。冬天大地收藏,萬物皆伏,腎氣內應而主藏,養生應以養腎為主,逆之則傷腎,春天會生痿病。奉生者少(降低了適應春天的能力)。所以《黃帝內經》說:冬三月,萬物閉藏,水冰地凍,無擾乎陽(不要耗散陽氣)。要讓神氣內守,要避寒就溫,少出汗。必待日光(多曬太陽)。

為什麽要順應大自然的陰陽氣化養生?因為四時陰陽消長變化是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根本,所以《黃帝內經》說聖人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陰陽是互根互補的,按照陰陽的關係,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為陽之基,無陰則陽無以化;陽為陰之動力,無陽則陰無以生。所以秋冬養陰,也就是為了春夏的陽有根基;春夏養陽,那麽秋冬的陰才有動力。

在遵循傳統養生陰陽平衡的理論下,我們更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總之,最適合自己的時間就是最佳時間,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製定健身計劃。比如有的人可能在平時擠不出其它休閑時間,就可選擇在上下班的路上行走;有的則選擇在每天的早晨,因為早晨鍛煉的行為方式可以有固定的時間,更容易養成習慣;有的人則選擇在晚飯後(注意應在飯後40分鍾至1小時),因為這時散步有利於消化,並且此時人體的運動機能處於最佳狀態,更適宜健身活動。這麽看來,隻要你選擇了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鍛煉時間,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