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步之前,宜全身放鬆,適當活動一下上肢,調整呼吸,然後再從容展步。

2.散步宜從容和緩,不宜匆忙,更不宜使瑣事充滿頭腦。散步者“須得一種閑暇自如之態”,百事不思,如此可以使大腦解除疲勞,益智養神。

3.步履宜輕鬆,猶如閑庭信步,周身氣血方可調達平和。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有“行不宜疾”之說。《壽親養老新書》中也有“徐徐步庭院散氣”之論。這種步法,形雖緩慢,然氣血暢達,百脈疏通,內外諧調,可取得較好的鍛煉效果,對老、弱、病人尤其適合。

4.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散步時要根據體力,量力而行,做到“形勞而不倦,勿令氣乏喘籲。”這對於年老體弱有病之人,尤為重要。

5.要持之以恒,將散步作為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6.結伴而行,暢談其中,對於散步者更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7.隨意走走停停地溜達,不能算散步。運動量過小,達不到有氧代謝,就沒有運動的效果,就如同做家務不能算鍛煉一樣。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7”原則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鍾內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製在(170一年齡)/每分鍾內。比如一位65歲的老人,用170減去65,那他散步的心率應保持在每分鍾105次為宜。運動時出點汗,呼吸順暢,就達到了鍛煉效果。

8.背著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也不利於身體放鬆,因此不能達到最好的運動效果。如果遇上有石子、坑窪路麵,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體,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挺胸、抬頭、擺臂,有利於全身運動和身體協調。

9.散步地點要選擇好。人體在運動時,需氧量高,空氣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對全身有益。

10.不要在坡多的地方散步。老年人很容易出現老年性關節炎,這也與不當散步有關係。爬坡或爬樓梯會導致膝關節負荷過重,加重關節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