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很有年輕人的熱情和幹勁,頗有銷售天賦的他將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在某公司工作了5年之後,他憑借優秀的工作表現,被提升為市場部經理。昔日朝夕相處的同事們一下子變成了自己的下屬,為不讓同事們說自己升了官就擺架子,所以陳濤還和以前一樣,經常和大家聊天、開玩笑,下班後也會聚在一起喝茶飲酒、唱卡拉OK。

    陳濤本以為距離近一點有助於和諧彼此關係,可以更好地開展管理工作。但很快,他發現自己絲毫不能發揮經理應有的職權。他給大家布置的工作任務,他們很少能及時完成,總是拖拖拉拉,而且大錯小錯不間斷。陳濤明裏暗裏地提醒過他們很多次,但根本不奏效。不僅如此,在公司裏,他們從來都是直呼陳濤的名字,讓陳濤很沒麵子。

    一個下屬找陳濤,說自己早上要送孩子上學,不能準時上班,希望陳濤通融一下,讓自己可以晚點上班。陳濤礙於情麵,答應了下來。結果,好幾個下屬都開始遲到、早退。陳濤不知如何是好,結果頂頭上司放話了,“你的管理有漏洞,我要將職位讓給有管理能力的人。”

    作為領導,親近下屬本身並沒有錯,但一定要把握距離,如果與下屬有過於親密的私人交往,彼此沒有距離感和空間感,就很難產生個人的權威性,如此也就很難有效地領導別人,也就難以為“將”了。事例中陳濤的遭遇就足以為我們敲響警鍾。

    那麽,如何把握好與下級的距離呢?

    有一個講人際關係的“刺蝟”法則:兩隻刺蝟,由於寒冷而擁抱在一起。可各自身上都長著刺,刺得對方不舒服。於是它們離開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又不會被對方刺痛。

    這個法則用在領導和下級之間的關係上同樣適用,有一句古話是“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與下屬保持一種不遠不近的關係,這樣既不會讓你顯得高高在上,無法施加影響力,也不會使你與下屬互相混淆身份;既可以約束領導者自己,也可以約束下屬。

    這是一種最佳的親和力,對所有人都是通用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