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都是沒有架子的,隻有半桶水的人才會擺架子。其實,擺架子是最愚蠢的做法,一下子就把自己跟人群隔離開來。

    ——佚名

    你有“架子”嗎?尤其是春風得意的時候。“架子”代表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一種高人一籌的自信。有人認為,將才是出類拔萃的人才,比其他人相對要成功一些,職位一般也比別人高,擺擺架子無可厚非。殊不知,這會嚴重破壞你的親和力。

    “我們主管老是自命不凡,不把人放在眼裏。自以為有多大的本事啊,憑什麽瞧不起人?”

    ……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類似上麵這樣的議論。

    可見,“架子”雖可以顯示一個人的地位和權勢,但你若是過分以自我為中心、無視他人的存在,別人未必會因此而尊敬你,反而會對你敬而遠之,結果是與眾人漸行漸遠。當你成為孤家寡人,工作無法開展的時候,就為時晚矣,後悔莫及了。

    要成為一名將才,首先不能有架子,說白了就是不可把身份太當一回事,要學會放低身段,樹立自己的“親民”形象。在工作中,放低身段,與眾人平等相處,彼此之間情感就會遞進一層,人際關係就會變得融洽,之後,就是事業開展得便利與順暢。

    在三國爭霸中,劉備的軍事能力和政務能力都不敢恭維。說到出身,他隻擁有一個牽強的皇室血緣背景,但他卻成就了事業和人生的輝煌。為什麽?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擺架子,平易近人,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和信賴,進而使自己團隊擁有了無往而不利的氣勢。

    在早期為官時,劉備就很懂得平等待人,即使不是身為士人的普通百姓,他也會與對方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揀擇。特別是駐守荊州時,他還經常親自慰問士兵,關注百姓的疾苦。結果,曹軍大舉進犯荊州致劉備逃亡時,荊州士民扶老攜幼,拖兒帶女,紛紛出城追隨劉備。在赤壁交戰之前,劉備在新野失守後被曹操窮追猛打,最後被殺得隻剩下幾十人馬,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的所有將領沒有一個歸降曹操的。這是人心向背的一大標誌,是劉備深得人心的如山鐵證。

    劉備是“桃園結義”三兄弟中的老大,但他從不以老大自居,始終與關羽、張飛二人平等相處。而關張二人不僅為他們共同的事業舍生忘死,立下累累戰功,還留下了關雲長掛印封金,千裏走單騎找到兄長,張飛橫矛長阪橋,喝退曹兵護衛兄長等動人的情感故事。後來,劉備聽聞諸葛亮是經天緯地之才,更是親自“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在請到諸葛亮後,劉備從來沒對他擺過一絲一毫的主公架子,而且常常對人說:“我得孔明,如魚得水。”對此,諸葛亮也是感激涕零,從而引出了後來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的一出出好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