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說,當孩子們的行為表現沒有獲得父母的認同,或者被父母忽視的時候,他們會本能地感到沮喪,會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夠出色,會覺得自己的行為可能是錯誤的,這個時候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就容易滋生,孩子也容易產生挫敗感,這對他們掌握新技巧、獲得新能力會形成很大的阻力,對他們的心理成長也會產生陰影。

    因此,父母需要表現出更好的態度,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讚美和幫助,這種讚美不應該是無中生有的讚揚,也不是盲目的誇獎,而是針對孩子具體行為的一種激勵。比如當孩子完成交代的任務後,父母可以及時給予表揚,並在適當的情況下給予一定的獎勵。在這裏,許多父母會覺得讚美和獎勵隻能在孩子做得很出色的時候給予,比如孩子考試考了滿分,或者超額完成家庭打掃的任務,又或者一字不落地背下了整篇課文。可實際上讚美並不是一個高標準的獎勵方式,它是自由的、隨機的、人性化的,在一些容易被人忽視的小細節上,讚美同樣會奏效。

    有個孩子在上一次的考試中考了63分,而這一次考得依然不理想,隻有69分,他感到非常沮喪,覺得自己在學習方麵沒有什麽天分。考完之後,他非常恐慌地回到家中,因為學校要求每個學生的家長必須在試卷上簽字,因此他非常擔心自己會遭到父親的指責。可是當父親看到試卷後,對孩子說了這樣一番話:“你這一次考試比上次又進步了一點兒,這是一個好勢頭,希望你能保持下去。”父親的鼓勵很快就讓孩子重拾信心,之後的他學習越來越努力,成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父母的反饋是親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而一些積極的反饋更是至關重要,通過積極正麵的反饋和回應,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這種反饋往往包含了幾個方麵的內容,最常見的就是針對孩子的一些出色表現給予讚美,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麵表現出色,或者對於某項任務的完成非常出色,父母應該及時給予鼓勵。

    有時候父母不要看孩子做得怎麽樣,而應該看看孩子做了什麽,良好的出發點以及良好的態度有時候比結果更加重要。比如上麵的案例中講到的是關於進步。孩子兩次考試都隻有60多分,這並不是一個拿得出手的成績,但是父親卻認為這一次比上一次有了進步,而這一點進步就是激勵孩子的一個動力之源。有些孩子好心做了錯事,或者由於能力問題,將事情搞砸了,父母不應該進行責備,而要對孩子的行為給予一定的鼓勵。這些讚美都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自信,會給孩子的心理提供最堅實的保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