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和社會行為學中,有一個特殊的名稱:尼特族,它是英文單詞iorainning的縮寫,這個專有名詞是指那些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後,不選擇繼續上學,也不積極參加工作,更不會選擇參加職業培訓的青少年,這些人具有嚴重的“回歸家庭”的傾向,這種回歸實際上是一種對父母的依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啃老族”。他們通常比較害怕與社會接觸,也沒有單獨解決生存問題的能力,隻是習慣性地待在家裏,與電視、遊戲為伍,就像沒長大的孩子一樣。

    尼特族是一個低抗逆力的群體,他們根本無法獨立麵對和承擔生活壓力,無法獨自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一類人往往有一些共同點或者相似點,比如他們大都受到了家庭的溺愛,父母平時不會讓他們做事,遇到困難也會出麵代為解決,父母大都關注孩子身體是否健康成長,身體各方麵的指標是否達標,對於孩子是否具備獨立意識,是否具備完整的人格並不關心,以至於孩子在精神上並沒有獲得太多成長的空間,缺乏獨立性、抗擊打能力、自我調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都來自於單親家庭,這也是孩子精神發育遲緩以及不完整的原因。

    尼特族隻是社會中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但許多人的確存在自理能力差、精神未斷奶的情況,他們更加依賴於父母兄弟幫忙解決困難,對於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困難缺乏主動解決的能力,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會陷入不知所措的狀態。

    通常來說,尼特族的出現就是因為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產生了“溫室效應”,這個效應原本是指由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對太陽長波輻射吸收而對地球產生的保溫效應。而在親子教育中,“溫室效應”是指父母為了保護孩子免受傷害,會想方設法將孩子安放在溫房裏保護起來,這種教育方式因為過度溺愛反而打破了孩子原有的成長規律,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缺乏應對生活危機的能力。

    有些家長經常會反映一些問題,比如自家的孩子到了上小學的年齡,還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會自己吃飯,和小朋友鬧僵之後竟然害怕去學校,遇到自己難以完成的作業就在教室裏哭,這些孩子就是典型的尼特族,他們在挫折和失敗麵前通常都沒有什麽承受能力。

    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父母不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注重讓孩子自己去麵對生活,麵對生活中的挫折,那麽孩子就會逐步喪失抗逆力。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麵應當適當放寬限製,適當減少人為的幹涉,更不要試圖去掌控孩子的人生,盡量給予孩子更多獨立的空間,而主動放手的背後其實就是讓孩子直接接觸社會,讓孩子直接麵對威脅和挫折,這是間接給孩子製造逆境的重要方法。

    巴菲特是世界聞名的大富豪,完全可以給子女創造優渥的生活條件,可是相比於一般的父親來說,巴菲特更加看重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很多出生於富裕家庭的人,幾乎從小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但是巴菲特的孩子們想要獲得任何一樣東西,可能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