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導師卡耐基曾經舉辦了“戴爾·卡耐基課程”,在開課之前,他特意做過一個調查,了解人們來上課的原因,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的中心願望與基本需要基本是一樣的,學員們的回答非常純粹:“當人們要我站起來講話時,我覺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說的是什麽。所以,我想獲得自信,能泰然自若,當眾站起並能隨心所欲地思考,能依邏輯次序歸納自己的思想,在公共場所或社交人士的麵前侃侃而談,富有哲理且又讓人信服。”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怎麽會說話,他們患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症,在一些社交場合上會陷入困境,這種社交上的逆境讓人感到迷茫和沮喪,而卡耐基對此也非常關注。1912年,戴爾·卡耐基在紐約市青年基督協會負責教授一批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商人學生,當時他想了很多辦法,可是學生們對於相關知識並沒有聽進去,商人們仍舊覺得自己缺乏社交的勇氣,無法在客戶麵前從容不迫地發表演說,也沒有勇氣站在會議室裏向所有成員做匯報。

卡耐基意識到單純地傳授方法和經驗無法幫助他們擺脫社交困境,因此他主動拋下了課堂上的那些理論知識,對課程內容大膽進行調整,他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交流,每次上課後,大家可以不必理會老師說了什麽,也不用去理會自己應該說些什麽,完全可以暢所欲言地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而這樣的改變很快起到了效果,商人們在課堂上變得越來越積極,交流的氛圍也越來越濃。不僅如此,他們一再返回學校上課,溝通能力越來越好。

在這之後,卡耐基總結出了一套新的教學方法,其核心內容就是安排人們主動與人進行交流。相比於經驗傳授和理論知識的講解,他認為這是提升人們表達的最好方式,也是最實用的方法,因為一個人的勇氣是很難調教出來的,如果人們不想說話或者害怕說話,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保持說話的主動性,讓他更多地與他人溝通交流。

有關社交和抗逆力的關係一直被人忽略,社交恐懼也是一種逆境感,如果將那些不善言辭的人暴露在公眾麵前說話,可能會引發一係列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反應。美國演說家格魯內曾經提出了一個“自我形象受威脅論”的觀點,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理性的、社會的、性別的、職業的自我形象,而這些形象往往會被很好地保護起來,但是它們有時候會被迫暴露在陌生環境中,其中一些人就會感受到嚴重的威脅,他們擔心自己的形象會被誤解、扭曲和嘲諷,會遭到批評和指責,於是陷入不知所措的處境中。

在應對社交恐懼症方麵,需要強大的抗逆力來支撐。如果進一步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在抗逆力培養中,社會勝任力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它是指有效與人交流的能力,具體來說,是個人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對他人表示關心、回應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勝任力一般包含三個子維度,即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同感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很多人在人際關係處理上容易遭遇障礙,害怕麵對陌生環境,害怕和陌生人進行交流,這是典型的社會勝任力不足的表現,而社會勝任力不足無疑會導致個人在社交場合中時時陷入困境,並且難以擺脫這些恐懼感。為此,心理學家建議人們保持主動性和積極性,就像卡耐基所倡導的那樣,積極主動地與人進行溝通,想方設法讓自己與外在的環境發生更為緊密的聯結,這種聯結可以從很小的範圍開始。換句話說,人們應該強迫自己離開舒適區,強迫自己進入一個相對有挑戰性的陌生環境來刺激自己的成長,強化自己的勇氣和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