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曾經共同創立了微軟公司,兩個人早年配合非常默契,不過保羅·艾倫更像是一個出謀劃策的謀士,而比爾·蓋茨則擅長編程,兩個人形成了完美的配合,保羅會提出各種非常好的想法,而蓋茨會質疑這些想法,並製定和編寫核心的程序,兩個人共同將微軟推向巔峰。

    可是在利益分配方麵,兩個人出現了分歧,按照蓋茨的說法,自己對於微軟公司的投入更大,做出的貢獻也更大,畢竟核心程序的編寫直接決定了微軟的發展和進步,因此他要求獲得更多的股份。保羅認為自己的作用也很大,因此並不太同意蓋茨的說法,但是為了確保內部的團結,他做出了妥協。

    後來,蓋茨的校友鮑爾默加入了微軟,蓋茨認為公司應該給鮑爾默一些股份,而且蓋茨一而再再而三地增加股份分配。保羅·艾倫認為讓鮑爾默加入公司,他並不會反對,但是要出讓更多股份給鮑爾默則不合理。兩個人的矛盾進一步被放大,但雙方仍舊能夠克製自己的情緒。

    1983年,29歲的保羅·艾倫不幸患上了淋巴癌,為此他暫時離開公司去治療和休養,可是等到他戰勝疾病回到公司並準備給老朋友蓋茨一個驚喜時,不巧在辦公室門口聽到了蓋茨和鮑爾默的對話,大意是保羅·艾倫生病住院,可能不具備領導公司的能力了,因此不適合繼續在公司裏擔任職務,為此有必要削減他的股份。這些談話讓保羅·艾倫非常傷心和憤怒,他感覺自己遭受了世界上最嚴重的背叛,最終他離開了微軟公司,這一對偉大的組合至此分崩離析。後來,蓋茨和鮑爾默親自登門道歉,兩個人的關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緩和,這個時候大家也都意識到可能問題並沒有那麽複雜,隻不過由於處理不當,大家都將事情搞得有些失控了。而經曆過這場風波之後,保羅·艾倫雖然離開了微軟公司,但是仍舊保留了大量的股份,而這也使得他成功擁有200多億美元的身家。

    相比於其他那些由於矛盾而形同陌路的朋友來說,蓋茨、鮑爾默和保羅·艾倫之間的處理方式還是比較溫和的,在彼此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之前,他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對裂痕做了一定程度的修補,盡管這種修補並不一定會達到100%的效果,但是卻為雙方擺脫友情破裂的逆境提供了幫助。

    在很多時候,朋友之間也會因為利益糾紛、思維模式差異、性格方式不同等問題而產生分歧和矛盾,這些分歧和矛盾有時候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可以被彼此之間的感情掩蓋和消除,但是一旦分歧擴大,超出了彼此之間的底線,就容易引發友情危機,大家都會針對彼此之間的問題進行攻擊,並導致關係陷入僵局和死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