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朋友之間關係破裂的事情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一些最好的朋友也可能在利益誘惑或者理念分歧上產生巨大的矛盾和衝突。社會行為學家認為,多數人都有過被朋友傷害的經曆,這種經曆和“刺蝟法則”息息相關,當兩個人靠得太近時,彼此之間的個性就會傷害對方,而這種傷害往往來源於對彼此之間矛盾的過度解讀。

    心理學家們發現,朋友之間的衝突往往在於人們覺得自己可以無話不談,覺得自己可以無所顧忌地向朋友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對方必定能夠理解自己,或者說對方必定會適當做出妥協。當矛盾雙方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方會理解自己時,整個對話就陷入了困境,而此時雙方情緒會發生嚴重的對立,大家都容易失去理性,認為對方背叛了自己。這種主觀上的“信任”並不是一種真正的信任,而是一種道德綁架,即“既然身為朋友,他(她)就應該為我考慮”。朋友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信任,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性因素,也是避免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的重要保障,不過一旦人們發現情況並非如此時,就容易對他人的行動產生懷疑,並誇大自己受到的傷害。

    就像某個人與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他希望身為第三者的好朋友能夠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這個時候,一旦朋友幫助他人說了一句公道話,可能就會引起這個人的不滿,他一定會覺得這個好朋友已經背叛了自己,覺得好朋友已經打定主意要和自己決裂,或者說對方一定和他人相互勾結,共同對付自己。這些主觀上的臆測無疑會深化彼此的矛盾,將原來一件簡單的小事變成複雜的大事,將一個小矛盾激化成為不可調和的大矛盾。

    朋友之間的矛盾不一定都是誤會引起的,但往往有過度解讀的嫌疑,一旦人們意識到朋友在某個方麵沒有順從自己的意願,那麽雙方就可能撕破臉皮,並且因為處理不當而陷入更大的人際關係困境當中去,比如遭受背叛和報複,或者直接絕交。這種過度解讀的行為會讓友情變得非常脆弱,人們應當極力避免被類似的思維和情緒困擾,當友情出現問題,甚至產生溝通困難時,一定要保持冷靜,要客觀而理性地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要盡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擺脫人際關係的困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