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卡耐基曾經安排侄女約瑟芬給自己做秘書,那時約瑟芬剛剛高中畢業3年,而且隻有19歲,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因此一開始,約瑟芬經常犯錯,而且在工作中表現出了很多他並不認同的想法,這讓卡耐基感到惱火,他不止一次想過批評對方,想要解雇這個不稱職的秘書。

    事實上,卡耐基甚至認為侄女仗著和自己是親戚關係,故意沒有用心工作,這讓他陷入尷尬的境地,當然親情關係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卡耐基,他一直沒有勇氣告訴約瑟芬:“你做得可真爛,我要解雇你。”這樣的糾結情緒讓他感到掙紮,約瑟芬大概也感受到了這一點,她並不覺得自己做得有多麽糟糕,兩個人的關係也一度變得很緊張。

    某一天,約瑟芬又犯了一點兒錯誤,這個時候卡耐基正想著發作,突然他調整了情緒,然後立即告訴自己:“等一下,卡耐基,你的年齡是約瑟芬的一倍,經驗更比她多萬倍。你怎麽可以奢望她現在就有你的觀點、你的準確和你的精力呢?戴爾,想想19歲的你在做些什麽?忘記了你愚蠢的舉動和錯誤了嗎?”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卡耐基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他開始以更為積極的眼光看待約瑟芬的工作,他認為現在的約瑟芬可比19歲時的卡耐基更加出色。不僅如此,他也將自己原本的批評性話語做了調整:“約瑟芬,因為你不能萬事精通,所以你在工作中就會出現錯誤。但是上帝知道,我所犯過的錯誤比你還要糟糕。不要緊,畢竟成功來自豐富的經驗,而且你比我年輕時強多了。我也曾做過很多愚蠢的事,所以我並不想批評你或者任何人。但是難道你不覺得,如果你這樣做的話,會更好嗎?”

    在職場上,人們會因為利益衝突、思維分歧等原因與他人產生激烈的衝突,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雖然人們往往堅持共同的團隊目標,往往有著一致的奮鬥方向,即便每一個人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團隊利益的最大化,彼此之間仍舊會產生分歧和衝突。這些衝突一旦處理不當就容易為自己招來更大的壓力,就容易導致個人陷入困境。

    而在日常的分歧中,可能人們都會專注於強調自己才是正確的一方,他們會千方百計證明這一點,並且想方設法說服對方。心理學教授詹姆士·哈維·羅賓森曾經寫過一本書《下決心的過程》,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有時會在毫無抗拒或被熱情淹沒的情形下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說我們錯了,反而會使我們遷怒對方,更固執己見。我們會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們的想法時,反而會全心全意維護我們的想法。顯然不是那些想法對我們珍貴,而是我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我的’這個簡單的詞,是做人處世關係中最重要的,妥善運用這兩個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論說‘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親,‘我的’國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備相同的力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