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但不喜歡說我的表不準,或我的車太破舊,也討厭別人糾正我們對火車的知識、水揚素的藥效或亞述王沙岡一世生卒年月的錯誤……

    “我們願意繼續相信以往慣於相信的事,而如果我們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懷疑,我們就會找盡借口為自己的信念辯護。結果呢,多數我們所謂的推理,變成找借口來繼續相信我們早已相信的事物。”

    《影響人類的行為》一書中也有類似的觀點:“當一個人說‘不’時,他所有的人格尊嚴都會要求他堅持到底。也許事後他覺得自己的‘不’說錯了;然而他必須考慮到寶貴的自尊!既然說出了口,他就得堅持下去。”當人們過於主觀時,他們不允許自己出錯,此時也就意味著難以調和自己與他人的矛盾,意味著自己將會陷入一種想要退出而不可得的尷尬處境,而這一切都是個人自己一步步向前推動的。

    在職場上,無論是上下級之間,還是同事之間,都有可能因為這些分歧難以解決而產生更大的矛盾糾紛,過於主觀的看法會對他人產生壓迫感,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個人的想法不被人理解,而自己也沒有興趣去包容他人的想法,從而導致雙方的關係陷入僵局,這對於內部的團隊合作和工作狀態會產生負麵影響。

    在麵對這些分歧和矛盾時,應當保持理性的態度,要確保自己始終保持寬容的溝通態度,避免將彼此之間的關係推入死局。

    在Facebook(臉書)公司內部,雪莉·桑德伯格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作為穀歌公司的前任高管,雪莉·桑德伯格的人生履曆非常豐富,因此她也有足夠的底氣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很多時候,她會積極地給紮克伯格提意見,會毫不留情地指出他身上的錯誤,她不是那種會輕易妥協且畏首畏尾的人,哪怕麵對的是自己的老板,她也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她曾多次在工作時朝著紮克伯格大呼小叫,這樣的行為在其他人看來非常不可思議,也許雪莉·桑德伯格也曾以這樣的方式衝著穀歌的兩位老總怒吼,但是紮克伯格無疑更加謹慎,更加自我,也更加像一個“獨裁者”。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麵對這種帶有攻擊性的批評和指責時,紮克伯格顯得非常包容,他從來不曾當著雪莉·桑德伯格的麵予以激烈的回應,而是小心翼翼地對她說:“你還好吧?要我抱你一下嗎?”這樣的表現輕易就化解了兩個人之間的矛盾。

    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如此,當別人給自己帶來不便和傷害時,不要盲目做出反擊,有時候以包容的心態來看待這些傷害,彼此之間的問題就會變得無足輕重了。此外,人們需要進行有益的自我調整,需要改變自己看待他人的想法,這是執行包容法則的前提。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