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大師貝多芬小時候就展現出了音樂天賦,父親為了讓他成為天才,每天都逼著他練習鋼琴,隻要彈錯了就會遭到父親的打罵,在這樣的高壓教育環境下,貝多芬的進步非常快,但是也非常壓抑。

    在17歲的時候,貝多芬在某次社交活動中見到了大音樂家莫紮特,當時莫紮特認真聽完貝多芬彈奏的曲子,對他的出色能力大為驚歎,他對眾人說:“各位,請注意這位年輕人,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博得世人的稱讚。”莫紮特的話極大地激勵了貝多芬,他當時下定決心留在莫紮特的身邊學習音樂。可是母親去世後,父親讓他回家了。

    貝多芬仍舊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技能,並且迅速成長為歐洲最出色的音樂家之一,但正當他準備大顯身手的時候,疾病盯上了他。在26歲的時候,他開始出現耳聾的先兆,到了中年時期,他的聽力徹底喪失,但是病痛的折磨反而激發了他更為強烈的反抗意識,大聲疾呼“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並創作了著名的《英雄交響樂》。

    對於貝多芬來說,每一次的挫折、磨難和傷痛,都會摧殘他原本羸弱不堪的身體,但是每一次摧殘又給予了他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他的精神和意誌就是在不斷的挫折中成長起來的,這種成長使得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巨人。

    心理學家很早以前就發現,人們在和困境鬥爭的過程中往往能進一步加強自我認知並獲得更多更好的成長機會,比如很多經曆過危機和災難的人都說自己的膽量和勇氣更大了,都覺得自己有了更高的價值,有了更大的力量,有了更高的精神境界,有了更多對生命的感悟,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的其他壓力。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說過:“有些時候,生活會給你迎頭一棒。不要喪失信心,我確信唯一讓我一路走下來的是我對自己所做事情的熱愛。你必須去找你熱愛的東西,對工作如此,對你的愛人也是這樣的。工作會占據你生命中很大的一部分,你隻有相信自己做的是偉大的工作,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那麽就繼續找,不要停。全心全意地找,當你找到時,你會知道的。就像任何真誠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流逝,隻會越來越緊密。所以繼續找,不要停。”

    作家周國平也說過:“苦難之所以成為苦難,正在於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於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於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應當說必然有某種精神價值。”

    能夠認識到逆境和困難的價值,能夠將挫折當作成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當成成長的養料來看待,這就是一種比較高的精神境界,即意味著個人的精神獲得了真正的成長,而這種成長也是個人成長的真正含義,它包含了幾個方麵的重要內容。

    首先,精神上的成長包含了對逆境的承受力。相比於逆境帶來的實質性傷害,個人的精神體驗往往至關重要,事實上,有關逆境的傷害主要來源於個人的感知和體驗,一個人的心理承受力越強大,那麽逆境的威脅程度越小,抗逆力肯定越強。因此,人們在提升精神境界的時候,需要重點注意對個人承受力的培養。

    比如當危機發生時,人們可以提醒自己“我要再堅持一會兒”;當自己遭遇無法解決的困難時,需要安慰自己“這件事很難辦,但我可以克服它”,當麵對一些自己從未遇到過的特殊障礙時,可以鼓勵自己“我知道這很難,但我曾解決過各種壓力”。當人們願意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和一些積極的嚐試時,逆境承受力會增強,精神強度就會得到提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