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變化是導致逆境的常見因素,客觀環境發生變化並對個人行為、動機、需求和目的造成幹擾之後,就容易產生逆境感。突然到來的金融危機、投資者突然撤資、燃燒的大火、自然災害、意外事件,這些都會造成環境變化。

    ——人生積累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積累,其能力、經驗、資源、人際關係都是不一樣的,積累不足的人容易在困難和挫折麵前感到恐慌,會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一般來說,人生積累是衡量壓力大小的一個重要標準,或者說是一個晴雨表,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的人生積累決定了他們在生活中的承受能力。

    很多創業者會在初次創業失敗之後陷入痛苦之中,甚至有人不再涉足該領域的項目投資,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人生積累的經驗不夠多,缺乏勇氣和應對危機的能力。

    很多人在生活中遭受挫折時,決定放棄自己的目標,也在於人生積累的缺乏,比如一些人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沒有更好的社會資源,沒有足夠的能力,這就使得他們沒有更多的底氣來應對“困境”和“挫折”。

    諸如工作中的失誤和錯誤、競爭對手的打壓和排擠、社交上的失敗之類的困難,都屬於人生積累的範疇。通常來說,人們所遇到的困難和壓力,大部分都和人生積累不足有關,比如企業進入低穀,可以理解為缺乏危機意識和預防能力;工作中備受打擊,可以當作能力積累不夠;麵對自然災害和意外的威脅,可以理解為個人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

    事實上,無論是哪一種形態,都會對個人的生活和工作產生消極影響。尤其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麵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容易被各種困難所幹擾,這也是為什麽越來越多的人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條件比父輩們要更好,但是壓力卻越來越大,這些體驗無疑加劇了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敗感和無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