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雪山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危險,安全是否能夠保障。因此安全一直是放在最關鍵和最重要的位置上來實施。但是,在怎樣處理一些人為因素與自然因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人、事、景等問題上,通常都會出現一些安全問題。我們了解和掌握一些必備知識後,就會減小和避免風險的發生。

(1)裝備滑墜。比如頭盔、冰鎬、旗子、水壺、高山帳、太陽帽等,被暴風雪吹落到萬丈懸崖,這些物品滑墜事件的發生造成技術裝備的損失,就可能為更大的危險埋下隱患。通常都是沒有按規範操作發生的,也有因體力不支或思想輕視造成的。

(2)下撤過程中安全隱患。在隊員體力不支的時候,采取自由結組下撤或單獨下撤,而事實上下撤本身的危險就高於攀登過程,主要是體力透支,下撤技術難度高,組織不力,目標完成後心理和體力的懈怠等等。因此,在登山下撤中,絕不可以出現散漫的下撤方式,而是要和上升攀登一樣,製定完善的下撤方案,編排合理的隊形,並提出嚴格要求。否則,將付出沉重代價。

(3)關於防曬。不可低估了太陽的威力,在雪山之上,即使你戴上遮陽帽,依然會造成隊員麵部曬傷。因為經過雪原反射到麵部的陽光和從天空直射的陽光擁有同樣的紫外線殺傷力。

(4)高原反應。熟悉高原環境和高山環境下,身體生理機能的變化和適應機製。比如過量呼吸造成肺部壓力;男女生理不同造成血紅蛋白的差異,從而造成攜氧能力的不同;還有不同肌肉類型的人在高原上耗氧量的不同。對於組織體液交換發生變化會產生的高原高血壓、肺水腫和腦水腫等高原反應,都要進行充分的培訓和學習。要善於觀察隊友的狀態,比如他的口臭情況,如果有很詭異的味道就證明他可能有腦水腫或肺水腫等高海拔反應,要及時下撤,下撤是最好的方法,如有氧就趕快吸氧。

(5)登山運動中的營養補給。比如水分的補充,要盡量多喝水,尤其是要在出發之前多補給,有時間就要喝水。在進駐高原後的前幾天要多喝酸性的飲料,比如果珍等,從而能夠利於身體的酸堿平衡;盡量不要喝咖啡和茶之類的飲品,因為這些都是利尿的;要在運動中補給有效的能量和糖,並要及時補充,不要等感知後才補給,那樣就會動用你更多的肝糖元和肌糖元,尤其是在行動食(在行軍的路途中,在短暫休息或行走時飲用的“食物”)中要多含一些能夠利於直接吸收的單糖,同時也要含一些長時間供能的幹果;不建議補充葡萄糖,因為會出現血糖崩潰。

(6)登山運動的備用藥物。在登山活動中,要常備和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鎮定、止痛、降血壓等,它被國外登山者視為萬能藥。

(7)結組的基本原則。合適的搭檔,兩人的距離要盡可能的近,繩子盡量是緊的,也就是不讓滑墜者的速度起來,一切技術的操作都要圍繞這個原則,另外上坡的時候技術好的要在前麵,在下坡的時候技術好的要在後麵。

(8)修路與建保護站的條件與原則。可用結組的形式從下向上修路,也可結組攀爬上去,從上向下拋繩修路,效率會很高;結組、修路和介於兩者之間的邊走邊修,邊結組,也就是前者用身上所有的裝備設置臨時保護站,不斷向上攀爬,而跟攀者邊爬邊拆卸裝備。比如用雪杖做保護站;雪墜的製作,橫豎雪錐的使用方法,冰錐在攀冰和雪山上使用的不同,從上向下打和從下向上打的區別等等。

(9)雪崩。雪崩是攀登雪山時最常遇到的危險,怎樣識別地勢和雪層,看是否會有發生雪崩的可能等。

(10)登山中的救援與背人。由於在雪山上道路狹窄,在救援傷員的時候采用背人技術常用的有兩種形式:采用登山繩編織成背帶和采用登山包背起傷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