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飯後半小時隻適宜散步,而不適宜散步健身呢?

(1)避免消化不良。因為飯後腸胃內充滿了食物,需要進行消化和吸收,這時腸胃不停地蠕動,腸液、胃液大量分泌,腸胃的這些活動需要較多的血液流入消化係統。這時流入大腦、肌肉和關節等器官的血液就相對減少。如果飯後馬上進行散步健身運動,就打破了消化規律。同時,肌肉、關節、大腦等處需要較多的血液,必然從消化器官爭掉一部分血液,造成腸胃等消化器官的血液減少,使腸胃活動和分泌消化液的功能受到限製。長此下去,不僅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會引起腸胃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2)避免胃下垂。醫學家李時珍認為,食後胃宜靜,不宜蕩,不宜抖。飯後胃撐得鼓鼓的,並往下墜,散步健身時,腸胃會隨之震動,腸胃係膜拉得很緊,甚至會發生扭轉,造成腹痛,甚至導致胃下垂發生。

(3)防止大腦神經和腦細胞過勞。散步健身是全身運動,需要腦神經有效、合理地支配各個器官協調工作。飯後半小時,食物在胃裏基本上被消化了一半,需要的血液相對減少,此時散步健身,心髒就可以給大腦提供足夠的新鮮血液了,腦細胞和神經係統就不至於疲憊了。

(4)要把散步和走路健身區別開來。走路健身要有速度、有強度、有時間、有距離,與散步有著本質的區別,散步關鍵是在“散”字上,速度慢、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恬靜輕盈,無憂無慮,逍遙自在,古人稱為逍遙散步。

散步特別適合老年人健身,唐代名醫孫思邈活到百歲開外,百歲時人們問他長壽秘訣,他笑著說:“我的秘訣就是長期堅持飯後逍遙散步。每日三餐後,稍做休息,就去逍遙散步了,少則幾百步,多則上千步。”孫思邈認為:輕緩的散步,有助於消化飲食,養心寧神,活動筋骨,疏通血脈。

為了身體健康,吃飯後半小時再進行健身,因為這時食物消化過半,膀胱內儲存的尿液也全部排出體外了,輕鬆外出行走健身,就不至於傷身體了。開始走路要緩慢,步速要控製在每分鍾60次左右,用鼻子均勻呼吸,不能用嘴呼吸,以免把冷空氣吸入胃裏,使胃受寒。大約緩慢散步30分鍾以後,身體適應了,再加大強度,提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