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26章神聖的尊嚴(未完待續)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布《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經過14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於迎來永存史冊的偉大勝利! 76年後的今天,“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曆史展”上,一份記載著新四軍抵達南京城郊信息的日軍作戰檔案從敵人的視角還原了當年的故事: 侵華日軍投降之際,新四軍淮南軍區南京支隊從六合劃子口渡江,兵臨城下,直接威脅著日偽在華統治中心——南京。 這份檔案是侵華日軍“登集團”(即侵華日軍第13軍)參謀部在日本投降後不久的報告,記載了新四軍部隊計劃占領南京城區的軍事攻勢: “龍潭北方地區”“新四軍”“侵入”……寥寥數語間,敵寇的慌張之態畢露,新四軍部隊勢如破竹般的行軍景象重現眼前。 將歲月的齒輪撥回1937年7月,盧溝橋的炮聲成了中華民族抗戰總動員的號角。 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抗日的怒火燃遍山河,不甘屈辱的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滾滾洪流中。 江蘇大地上,也經曆著血與火的淬煉。1938年5月19日,徐州淪陷當天,新四軍部隊來到江蘇境內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南京周邊也成為遊擊戰的戰場。 在黨的領導下,江蘇境內各敵後抗日根據地逐步發展壯大,南京周邊的敵後軍民團結一心,始終堅守在南京周邊廣大地區,以血肉之軀築起了不倒的長城。 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新四軍部隊已在江蘇多地發動局部反攻。展中日軍檔案所記錄的新四軍部隊兵臨南京城下的信息,實則為局部反攻勝利之勢的延續。 關於這段史實,在黨史、軍史權威書籍中早有權威記載。 如《新四軍戰史》一書中所記:“淮南軍區新組建的江南第1支隊(又稱南京支隊),在支隊長陳雨田、政治委員張登(沙文漢)率領下渡江南下,攻克龍潭、棲霞山等地,兵臨南京城下”。 “展中的這份日軍檔案與我方史料實現了互證,從駐守南京的侵華日軍角度證實,日軍投降時,南京城下唯一的中國抗日軍隊就是新四軍部隊。” 據曆史展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大綱腳本組工作人員胡卓然介紹,這支部隊為距南京城最近的新四軍第2師兼淮南軍區組建的南京支隊,與南京市區僅一江之隔。 而在南京東郊的龍潭、棲霞一帶,早有地下黨組織領導的地方武裝,並建立了“上元縣抗日民主政府”。 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時,我軍成建製的大部隊渡過長江後立即到達南京東郊,在南京城下迎來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書寫了江蘇抗戰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 抗戰勝利之際的這段史實,在時代親曆者的回憶中還能尋得更多細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