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26章神聖的尊嚴(續完)(1/5)

    (續昨)新四軍南京支隊政委沙文漢曾是中共淮南區委城市工作部部長,也是帶領先遣部隊渡江挺進南京的主要負責幹部之一,他在自傳中留下了這樣一段回憶: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時,上級派我任南下先遣隊政治委員,率部隊及幹部隊渡江至南京東麵的山區,一麵打殘敵開展郊區及農村工作;一麵布置南京工作。

    “百舟一令齊飛渡,十裏長江馳怒龍”“忽聽炮聲起未久,前軍已報入龍潭”……

    部隊自六合渡江抵達南京城郊的途中,沙文漢先後創作了三首詩,於蕩氣回腸間還原了整個行軍過程。

    “他們冒雨出發,在劃子口渡江後攻入南京以東的龍潭,詩中所說的部隊,就是日軍資料中提到的新四軍部隊。”胡卓然說。

    與此相對應的,還有日軍士兵的記述。

    據胡卓然介紹,抗戰史學界近年收集到的日本侵華老兵回憶錄《戰旅回想》一書裏,收錄著高橋四郎關於1945年8月的回憶。

    他曾在日軍駐南京的“金陵部隊”中受訓,這份回憶從侵華日軍的視角,展現了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南京城的情況。

    “(1945年8月)15日晨部隊緊急集合,我們分乘卡車被帶往南京市中心總司令部附近的大環島處。”

    聽到“日本的確是無條件投降了”的消息後,高橋四郎回憶:

    “當時我們一下子泄了氣,周身被難以名狀的無力感侵襲。”

    與此同時,在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的附近,他和其他日軍接到命令:“新四軍正前往南京,必須死守此地。”

    但勝負已定,曾狂悖叫囂幾個月“解決中國事變”的日本,終被英勇頑強的中國人民打得铩羽暴鱗、慘敗而歸。

    如今,再見當年新四軍南京支隊渡江地——六合劃子口,遠山橫臥於水天相接處,渡船接連劃過水麵,與細雨一道掀開層層漣漪,悠遠而寧靜。

    回首烽火歲月,76年前的那場豪雨中,新四軍戰士以摧枯拉朽之勢跨過長江,向最後的勝利發起衝鋒。

    76年前江畔的獵獵風聲裏,抗戰勝利即將來臨,一個偉大的民族迎來了她的涅槃重生。

    “拒絕投降,就地殲滅!”下麵是一師部隊在高郵受降的經過。

    侵華日軍無條件投降後,蔣介石下令日軍向就近的國軍投降,同時卻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原地待命。

    新四軍作為己經取締的“叛軍”,蔣介石更是不允許新四軍接受日軍投降,甚至要求日、偽軍就地維持社會秩序、抵製向新四軍投降。

    在據理交涉、抗議均無果的情況下,新四軍果斷突破蔣介石蠻橫無理的種種限製,采取了自主受降的軍事行動。

    1945年10月,山東野戰軍1縱3旅突然接到中央緊急電令:“原任務取消,你部著即趕往津浦路,阻截正要前往濟南向國民黨投降的日本窪田旅團,迫令他們投降”。

    1縱3旅此前的任務是跨越渤海灣開往東北。

    到1946年1月,按中央的統一部署,新四軍1縱的2旅、3旅和魯南、魯中軍區的部隊奉命到達各指定地點,做好強迫窪田旅團投降的各種準備。

    窪田旅團由6個警備步兵大隊組成,共有4000多名日軍,一直盤踞在兗州至泰安段的火車站以及“華豐煤礦”,旅團長叫窪田隆根。

    1月10日,陳毅司令員指示:為了保護魯中山區最大的煤礦“華豐煤礦”,可先放窪田隆根北進,再在途中攔截,分幾次將其吃掉。

    1縱3旅奉命急速南下,13日,洪溝火車站的60名日軍被迫放下武器;15日,朱家埠的30名日軍繳械投降。8團則在東太平火車站北的鐵路線上修築工事,隨時準備攔截北進之敵。

    19日下午,8團某連攔截下一列滿載日軍的列車,列車上下來一名日軍軍官解釋說,他們是窪田旅團第6大隊,奉命去“華豐煤礦”集中,請求新四軍讓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