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61章中共中央南方局(1/5)

    南方局是抗戰時期中共中央領導國民黨統治區和部分淪陷區黨的工作的機構。

    在國民黨統治區極其複雜的情況下,南方局處於秘密狀態,其領導人對外以中共代表或國民參政員的身份出麵活動。

    南方局在周恩來等人領導下,創造性地貫徹執行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通過各種公開的和秘密的渠道,為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林伯渠、王若飛等代表中共中央多次同國民黨談判,表明共產黨對國共合作抗戰的誠意,對國民黨頑固派的政治進攻進行堅決鬥爭,從而擴大了共產黨的政治影響,維係了國共合作的良好局麵。

    南方局重視同國民黨內民主派人士的聯係,團結和推動他們積極參加抗日鬥爭。

    南方局領導人把宋慶齡、何香凝、柳亞子、譚平山等國民黨左派視為知己,經常征詢他們的意見,和他們一起反對國民黨頑固派。

    周恩來等人與馮玉祥、李濟深、王昆侖、朱蘊山、朱學範、李德全等經常交往,與在國民黨內擔任要職的張治中、邵力子、賀耀祖等人也經常往來。

    1941年夏,在周恩來提議下,一部分國民黨民主派以及國民黨政府中擔任幕僚的進步人士,在重慶秘密成立中國民族大眾同盟(後改名中國民主革命同盟,又稱小民革),參加者後來發展到200餘人。

    小民革的成立及其活動,對爭取國民黨上層進步人士,分化國民黨頑固派,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後來進而推動國民黨民主派組織起來,建立了三民主義同誌聯合會。

    20世紀30年代,張衝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中統前身)總幹事,他曾策劃上海《申報》等國內主要報紙相繼刊出所謂的“伍豪事件”(伍豪是周恩來在白區工作時化名),誣陷周恩來脫離了共產黨組織,以蠱惑人心。

    西安事變後,張衝與周恩來成為國共談判的主要代表。為了團結抗戰,周恩來捐棄前嫌,不咎既往,讓張衝深為感動。

    張衝為兩黨合作不懈努力,與中共建立秘密電台聯係,置頑固派攻擊陷害於不顧,凡周恩來提出要見蔣介石或蔣介石要見周恩來,都積極安排部署。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麵對國共兩黨之間的裂痕不斷加深,張衝極力彌合。

    然而不幸的是,1941年8月張衝病逝。

    周恩來深感痛惜,寫了“安危誰與共風雨憶同舟”的挽聯,並在追悼會上發表演講,高度評價其為愛國誌士。

    周恩來說:“我與淮南先生初無私交,且隸屬兩黨,所往來者亦悉屬公事,然由公誼而增友誼,彼此之間輒能推誠相見,絕未以一時惡化,疏其關係,更未以勤於往還,喪及黨格。這種兩黨間相忍相重的精神,淮南先生是保持到最後一口氣的。”

    “先生與我,並非無黨見者,惟站在民族利益之上的黨見,非私見私利可比,故無事不可談通,無問題不可解決。先生與我,各以此自信,亦以此互信。”

    雙方都以“敵人所欲為者我不為,敵人所欲不為者我為之”的準則互相勉勵,互相提醒,進而增進了信任,加強了友誼,為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重慶的中共參政員,同國民參政會中的各界知名人士廣泛聯絡,加強了解,並同他們一起為促進全民族抗戰和國內民主提出許多提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