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60章周恩來勞山遇險(1/5)

    周恩來的一生遭遇了很多的危險,西安事變、重慶談判……哪一次不是危險重重?可是,1937年周恩來在延安遭遇刺殺,是最意想不到的,也是最驚險的。

    周恩來事後曾說:“我一生遇到過很多次危險,但是最危險的就是那一次。”

    那一次究竟發生了什麽?讓周恩來如此記憶深刻?作為革命聖地的延安,又為何會在這裏發生刺殺案件?何人如此大膽?幕後主使是誰?

    一連串的疑問環繞在我們腦海中,究竟是誰有這麽大的膽子敢刺殺周恩來?背後到底又有什麽陰謀?

    我們接著往下看,大家才會慢慢明白嶗山那場驚心動魄的事件過程。

    1935年,紅軍經曆了千辛萬苦,一路從贛南蘇區來到了陝北。

    長征勝利結束。麵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此舉得到了張學良、楊虎城等愛國將領的熱烈反響,但蔣介石執迷不悟,一心“剿共”,完全聽不進勸諫之言。

    無奈之下,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兵諫,扣押蔣介石,通電全國。

    為了合作抗日,共驅外虜。中共中央派遣周恩來到西安斡(wò)旋,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促進了國共談判合作抗日的進程。

    “西安事變”雖然和平解決了,但是擺在中國共產黨麵前又有一個艱巨的任務,那就是和國民黨談判,這一任務又落在了周恩來的頭上。

    此時談判的氣氛是很微妙的,因為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到南京即被扣押。很難說,周恩來此行會不會也遭到這樣的境況。所以,前途叵測,充滿艱險。

    這次和周恩來一同出行的有派往香港工作的張雲逸,還有去西安聯絡處工作的孔石泉,還有幾位新聞記者,一共20多人。

    他們打算從延安出發,經勞山、甘泉、富縣、黃陵、銅川、耀縣、富平等地,到達西安,籌劃建立西安辦事處事宜,周恩來再轉赴南京。

    對於周恩來等人的出行,邊區保衛處也作了充分準備,對一路的情況進行了分析,認為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已經決定合作抗日,這個時候應該不會搞什麽大動作。

    而且這一路上多是西北軍、東北軍的駐地,自然是沒什麽妨礙的。至於土匪之類的,此時正在被清剿之中,他們倘且自身難保,又怎麽敢出來作難呐?

    可是雖然話是這麽說,但是保衛處也不敢掉以輕心,派了特務隊一個加強排前往護送,還特地租用了三輛卡車。

    因為坐在車裏不僅可以掩護身份,而且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相互之間還能策應。

    這次行動絕對保密,連參與行動的人員都不知道第二天要去幹什麽,邊保處對參與行動的人員和車輛都進行了監控。

    行前作了周密安排,計劃第一輛車乘坐32人組成的警衛排,每人配備短槍一支,150發子彈,4顆手榴彈,一把鬼頭大刀。

    周恩來坐第二輛大車的駕駛室,軍委副總參謀長張雲逸、延安衛戍司令部參謀長兼周恩來的隨從副官陳友才、中央軍委參謀處負責人孔石泉、新聞記者等人則坐在車廂內。

    炊事員、通訊員、機要人員、勤務員、警衛員等辦事處的其他工作人員坐在第三輛汽車裏。

    計劃本來是定於4月24日啟程,但是中央對於國共談判的一些問題還沒有談好,於是就留下了周恩來進行商討。所以先讓其他兩輛車出發,留下一輛卡車還有一些保衛人員第二天再出發。

    周恩來還特地告訴他的副官陳友才,讓先行出發的人員注意安全。

    在第二天出發前,陳友才擔心路上發生意外,讓周恩來穿上軍裝,他自己頭戴禮帽,身穿呢子製服,腳穿長筒馬靴,裝扮成周恩來的模樣。後來也正是因為這一換裝,才讓周恩來避免了一次劫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