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55章延安大生產運動③續

我們今天不能因為當年大生產運動的某些具體形式和做法不符合已經變化了的時代的要求,就否定其開展的必然性及其巨大的曆史積極作用,尤其是進而否定艱苦奮鬥精神的科學價值。 同樣,我們也不能因為當年根據地大生產是艱苦奮鬥精神的集中體現和弘揚,就以此把它看成是唯一合理的、永恒不變的艱苦奮鬥精神的載體和形式。 這種認識,把艱苦奮鬥精神與具體體現形式混為一談,也是導致今天有些人隻所以認為艱苦奮鬥精神已經過時的理由之一。 總之,隨著曆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艱苦奮鬥的運作條件和體現形式是自然而然地要發展和變化的,但是艱苦奮鬥的精神實質和內在品質則是永恒和不變的。 今天,提起“艱苦奮鬥”這四個字眼,有些人就不以為然,理由無非說,它是革命戰爭或社會貧困時期特定的產物,是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 其實,這是把艱苦奮鬥的涵義和精神實質簡單化和庸俗化了。我們講艱苦奮鬥,並不是讓人們去做清教徒,去當“苦行僧”,也不是要求大家簡單地重複過去“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做法。 “苦行僧”式的生活不是共產黨人的奮鬥目標,我們的奮鬥目標就是為了使人民群眾過好生活,共產黨人本身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也有著“七情六欲”。 我們從不反對,也不拒絕,相反我們還提倡和保護合理、合法的個人利益和物質享受。 我們反對的隻是不顧客觀實際、不顧群眾疾苦,無節製、無限度地追求物質利益和物質享受;反對的隻是那種隻知躺在安樂窩裏享受而不思進取,不求貢獻的精神狀態。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艱苦奮鬥的內涵和實質,不僅僅表現在物質生活和消費領域中的勤儉節約和量入為出,(值得指出的是,即使在這個層麵,中國今天也還沒發展到我們可以不需要勤儉節約和量入為出的地步,這也就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念、精神動力、人生追求和行為作風。 (續昨)作為世界觀的艱苦奮鬥揭示了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哲理,體現了勞動在人類社會形成發展過程中的決定作用,肯定了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 作為人生觀的艱苦奮鬥表明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思想,代表著熱愛生活、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揭示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人生理念。 作為價值觀的艱苦奮鬥反映了尊重發展、尊重奉獻的精神,強調共產黨人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執政為民、立黨為公,說明人生的意義在於奮鬥、在於奉獻,提出了正確對待人生追求中的苦與樂、得與失的標準。 從這些意義上說,艱苦奮鬥代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思想和共產黨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也正是從這些內涵上講,目前社會上,那種認為“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艱苦奮鬥不合時宜了”的“過時論”,以及“生活條件好了,物質文明水平高了,要不要艱苦奮鬥無所謂了”的“拋棄論”等等,卻是應該予以矯正的思想偏差。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