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56章擊退第一次反共高潮①(1/5)

    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後,日本帝國主義停止了正麵戰場的戰略性進攻,並把對國民黨政府以軍事進攻為主,政治誘降為輔的方針,轉變為以政治誘降為主、以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統治集團中親日派和英美派發生分裂,汪精衛親日集團公開投敵,親英美的蔣介石集團則繼續留在抗戰陣營中,但是,他們也表現出很大動搖性。

    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標誌著它政策重點由對外抗日轉移到對內反共,開始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動政策。

    之後,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則進一步確定了以軍事反共為主、政治反共為輔的方針。

    在這種背景下,國民黨反動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國民黨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間,閻錫山集中6個軍的兵力,對共產黨領導下的山西新軍即決死縱隊和犧盟會組織發動進攻,製造了“晉西事變”,使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遭受了巨大損失。

    晉西事變,又稱十二月事變,發生於1939年12月。

    在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抗日戰爭時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間,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兼晉綏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幾乎動用了全部晉綏軍(舊軍)進攻山西新軍,鎮壓與新軍一體的犧牲救國同盟會。

    山西新軍在八路軍的支援下被迫奮起反抗。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采取“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妥善處理了這次事變。

    它打擊了山西反共頑固派的妥協投降陰謀,發展了抗日武裝力量,鞏固了山西的抗戰局麵,並且爭取到閻錫山繼續留在抗日陣營,維護了中國共產黨與閻錫山的統一戰線關係。

    細述起來,在太原淪陷之後,閻錫山即開始動搖,準備投降妥協。在汪精衛投敵之後,閻錫山又召開高級幹部會議,試探“和平”。

    他說:“抗戰與和平是個政治問題,不能說主張抗戰就對,主張和平就不對。”

    在會議中,薄一波①說:“敵人打進我們的國內來,要求民族獨立,隻有抗戰到底。和平妥協就是投降,就是漢奸。”

    閻錫山聽後默然。

    閻錫山此種論調談過不止一次,均為犧盟會和山西新軍所揭穿和反對。

    但是,閻錫山的投降活動始終未停止過。

    犧盟會和山西新軍主張為了爭取抗戰勝利,隻有實行民主,發動群眾。

    閻錫山則是反對實行民主,取消民選縣長、區長、村長及各縣民意機關。

    他說:“政權是個刀把子,拿到我們手裏可以統治人,拿到人民手裏就會危害我們,所以不能實行民主。”

    閻錫山反對成立農民抗日救國會和自衛軍等組織。他說:“農民是個老虎,發動起來,是個亂子(怕他們抗戰到底,不聽指揮),不發動是個空子(又怕共產黨來發動),現在不是發動不發動的問題,而是掌握電鞭的問題(電鞭是管製老虎的鞭子)”。

    他之所以反對實行民主和發動群眾,都是為了其投降妥協著想。

    他又說:“生存就是一切,抗戰隻是手段。”

    在“七七事變”期間為了生存,他需要抗幾天戰,以後感到抗戰是長期的和困難的,就想投降,這也是為了生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