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54章延安大生產運動②(1/5)

    在生產勞動中,廣大師生表現出了無限的勞動熱忱和極大的創造精神。

    抗日軍政大學第五期師生,於1939年3月20日至4月25掀起一次突擊生產高潮。在一個多月的開荒春播勞動中,從校首長到教職員工,從行政管理人員到炊事員、勤務員,男女老少荷钁扛鍬向荒山野嶺進軍。

    有的大隊幹脆在山上安營紮寨,邊開荒邊上課。許多幹部白天生產,夜晚辦公。

    有些紅軍老幹部負過傷,身有殘疾,仍然帶頭勞動,作出表率。

    很多知識分子過去從沒握過鋤把,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也都爭先恐後的揮钁揚鍬,手上打了血泡,腳板被钁鍬砸傷,仍然咬牙堅持勞動。

    女學員個個好強,不惜起早貪黑,也要補上頭天沒幹完的活。替換炊事員的女學員,送開水上山,肩膀壓腫了,就用手套、破棉絮,甚至繡花枕頭墊在肩上。

    一些有技術的同誌,白天開荒,晚上還加班製作和修理工具。勞動熱情十分感人。

    毛主席稱讚說:目前講起來,延安生產運動搞得好,第一是抗大。

    1943年,抗大總校返回陝北後,就投身到大生產運動中。

    由於綏德、米脂一帶人口比較稠密,抗大就本著不與民爭利的方針,一是把學員拉到偏遠的山溝開荒種地。二是打“麻雀戰”,在駐地周圍五裏之內到處尋找零星土地,大的幾方丈,小的幾方尺,三棵白菜,兩棵南瓜,見縫插針。

    這樣做,既圓滿完成了生產任務,又密切了軍民關係。

    延安大學通過各種形式的勞動競賽,推動了生產勞動活動迅速開展。

    他們在開荒比賽中,不僅提出快、深、細的標準,要求做到一钁下去8寸深,草根翻身不打埋伏,土塊均勻平整。

    而且要求參賽者在開荒中,應主動補空子,挖道去石頭,幫助別人。即便條件如此嚴格,可同學們仍踴躍參加,爭先恐後,手打血泡也從不叫苦,創造出一天開荒1畝2分的高記錄。

    在開荒同學的影響和帶動下,延大從事其他行業生產勞動的學生們也不甘落後,紛紛出主意、想辦法,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出色地完成了各項生產任務。

    1943年魯迅藝術學院師生們的生產熱情甚為高漲。文學部教師何其芳等同誌自願超過免除一半勞動任務的規定,訂出了完成200%的生產計劃。

    戲劇部組織的木工小組製造出紡車10多架。美術部木工小組向農業小組挑戰,要完成原定任務的300%。美術係女同誌組織的“馬杏兒織毛小組”成立後,有兩個“馬丕恩小組”向其應戰。製牙刷小組4個月內製出500隻牙刷。做鞋小組4個月出鞋300雙。織布小組提出“不浪費一寸線”的口號。

    個人生產方麵也樣樣俱全,應有盡有,諸如修理口琴、鍾表、削竹針、焊壺、磨剪刀、裁製衣服等等。

    延安廣大師生的辛勤勞動,結出了豐碩之果實。魯藝1939年開荒地433畝,1940年開荒地616畝,實現蔬菜完全自給。

    延大1943年開荒地700畝,收獲糧食50石,值3,2500元。收獲各種蔬菜42,4100斤,不但實現了全年自給任務,而且超額8000斤。

    工商等行業也都盈得不少利潤,補充和資助了學校的各項費用支出。抗大總、分校1944年共開荒地近2萬畝,其中,在“豹子川”的第七分校就開荒山地10,777畝,水稻田324畝,收獲糧食5,650石,足供全校師生半年口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