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53章延安大生產運動①(1/5)

    延安大生產運動,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以自給為目標的大規模生產自救運動。

    主要開展農業生產,兼辦工業、手工業、運輸業、畜牧業和商業。黨政機關、部隊、學校普遍參加生產運動,逐步達到糧食、經費自給、半自給或部分自給。

    同時,實行公私兼顧,軍民兼顧,組織勞動互助,發展人民經濟,以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供給。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毛主席提出“自己動手”的口號。

    1941年,為克服經濟上的嚴重困難,中共中央號召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

    1942年,提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根據地軍民響應黨中央號召,堅持自力更生,生產自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1938年10月日本軍隊占領武漢後,改變其侵華政策,逐步將主要軍事力量轉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實行滅絕人性的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

    國民黨在日本帝國主義誘降麵前,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破壞抗日統一戰線,包圍封鎖陝甘寧邊區及各抗日根據地,停發八路軍、新四軍經費。

    加之華北等地連年遭受自然災荒,致使整個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發生極大困難,軍隊供給瀕於斷絕,陷入沒糧吃、沒衣穿、沒被蓋、沒經費的困境。

    1941年,由於日本侵略軍的瘋狂進攻和“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使解放區(即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財政經濟發生了極為嚴重的困難。

    為了戰勝困難,堅持抗戰,1942年底,黨中央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號召解放區軍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開展大生產運動。

    麵對如此嚴重的困難,我們是“餓死呢?解散呢?還是自己動手呢?”

    毛主席代表黨中央堅定地回答,“我們是確信我們能夠解決經濟困難的,我們對於在這方麵的一切問題的回答就是‘自己動手’四個字”。

    其實,抗日戰爭一爆發,陝甘寧邊區政府就從自己肩負的使命和所處的的重要地位出發,根據中共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確立了“休養民力”,恢複和發展人民經濟的政策。

    提出了經濟建設的基本任務是:“發展國防生產、充實抗戰力量,供給戰爭,改善人民生活,團結廣大民眾,推行民主政治,參加戰時生產,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

    1938年,邊區留守兵團的一部分部隊開始了農副業生產,諸如種菜、養豬、打柴、做鞋等。

    這些做法使他們的生活供給得到一定改善。黨中央及時總結這個好經驗,並在整個留守部隊和機關、學校加以推廣。

    1939年1月初,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在陝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上講話時,提出了“發展生產,自力更生”的口號,號召邊區人民群眾和部隊、機關、學校全體人員開展必要的生產。

    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向大會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講到邊區的任務時說:“要支持長期抗戰,應付與日俱增的經濟困難,同時建立國防經濟基礎,改善人民生活,以加強抗戰力量,擴大生產運動,成為目前重要戰鬥任務之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