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58章江南與江北(2/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民國27年(1938年)7月下旬,陳毅授丹陽抗日自衛總團以丹陽遊擊縱隊番號,委管文蔚為司令員。轄3個大隊。

    9月,新四軍第1支隊政治部主任劉炎帶領20多名幹部到遊擊縱隊幫助整頓,將3個大隊擴編為支隊(團),改稱新四軍挺進縱隊(對外稱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歸新四軍第1支隊領導。司令員管文蔚。

    民國27年10月下旬,梅光迪、朱鬆壽的2支遊擊武裝在茅山地區整訓後,被授予江南抗日義勇軍第3路番號(簡稱“江抗”第3路),在武進南部戴溪橋、洛陽一帶活動。

    民國28年5月1日,葉飛率第6團從茅山地區出發東進,執行發展東路地區的任務,在戴溪橋與“江抗”第3路會合,部隊使用江南抗日義勇軍番號,成立總指揮部。總指揮梅光迪。

    第6團對外稱“江抗”第2路。

    5月5日,江南抗日義勇軍1000餘人從武進橫林附近越過京滬鐵路,進入東路地區。

    8日,到達無錫梅村。隨後,以梅村為基地,分兵向蘇州、常熟進發。

    6月底,“江抗”總指揮部移駐陽澄湖一帶,繼續進行部隊發展工作,成立了教導隊,並建立了後方醫院。

    7月下旬,“江抗”第2路一部在顧複生部配合下,奔襲上海西郊程家橋、虹橋一帶的“忠義救國軍”直屬第2大隊姚友蓮部,在搜索過程中,襲擊了虹橋飛機場。

    7月24日,葉飛率“江抗”一部,在嘉定殲滅勾結日偽的淞滬民眾抗敵自衛團第1路第1、第2支隊。

    至8月底,“江抗”發展到5000餘人,“江抗”總指揮部決定統一整編為5路序列:

    第1路由林欣兒蘇皖遊擊縱隊改編,第2路由第6團第1、第2營,新6團和陳鳳威部(“江抗”獨立支隊)組成。

    第3路由原“江抗”第3路、常熟“民抗”和呂炳奎部組成。

    第4路由強學增部(“江抗”獨立第2支隊)、胡肇漢部(“江抗”獨立第1支隊)和楊忠部(“江抗”獨立第4支隊)組成。

    第5路由第6團第3營,周嘉祿部(“江抗”獨立中隊)和江陰“民抗”組成。

    10月初,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為避免損失,“江抗”西撤至江陰西石橋一帶休整,部隊統一整編為第1、第2兩個團。

    林欣兒蘇皖遊擊縱隊改稱蘇南挺進縱隊。

    為執行發展蘇北的戰略任務,民國28年10月26日,“江抗”移至揚中老郎街、油坊橋一帶。

    11月,與管文蔚部合編為新四軍挺進縱隊。司令員管文蔚。轄4個團:

    “江抗”第1團改編為第1團,“江抗”第2團改編為第2團,原挺進縱隊第1、第4支隊合編為第3團,原挺進縱隊第2、第3支隊合編為第4團。

    不久,第3團先行過江,到達江都地區,後與蘇皖支隊合編。

    挺進縱隊第2團仍沿用“江抗”第2團番號,以營為單位活動於武進、江陰間的安家舍和丹北訪仙橋一帶,後轉戰到茅山地區,於民國29年7月移至江北。

    江南指揮部改蘇北指揮部時,挺進縱隊改編為蘇北指揮部第1縱隊。

    民國29年(1940年)7月8日,陳毅、粟裕率江南指揮部機關和第2團、新6團等部渡江到達江都塘頭地區,與挺進縱隊和蘇皖支隊會合。

    7月25日,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江南指揮部改編為蘇北指揮部。陳毅、粟裕任正、副指揮。

    在蘇北的新四軍部隊統一整編為第1、第2、第3縱隊,約7000餘人。

    蘇北指揮部成立後,所屬部隊旋即東進,連克靖江東北孤山、西來鎮等日偽據點。隨後粉碎日偽軍“掃蕩”,建立泰興、靖江、如皋等5個縣的人民政權和地方武裝,開辟了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10月,在黃橋地區被迫進行自衛反擊戰,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

    “皖南事變”後,蘇北指揮部所屬部隊改編為新四軍第1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