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35章皖南事變④(1/5)

    1941年1月12日,是皖南事變戰況最激烈的一天。

    國民黨軍發動總攻擊,新四軍軍長葉挺在位於石井坑村獅形山下一處山坳的祠堂裏,設置了臨時指揮部,指揮所部進行最後的殊死抗擊。

    石井坑村東西四五裏,南北七八裏,北口的一側是獅形山,一側是象形山,溝裏隻有幾個零散的村子,百餘戶人家,南邊背靠東流山。若要固守石井坑,就不能失去屏障東流山。

    葉挺命令以第2縱隊為主要防禦方向,而第1縱隊防禦方向,餘部不足千人堅持在白山西北抗擊國民黨軍的進攻。機動作戰的軍部特務團和教導總隊在軍部周圍待命出擊。

    在此異常危急的關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通過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央關於皖南新四軍由葉挺、饒漱石負責領導的指示電。

    電文中說:“中央決定一切軍事、政治行動均由葉軍長、饒漱石二人負總責,一切行動決心由葉軍長下,項英同誌隨軍行動北上。”

    此時此刻,作為與黨脫離了關係的黨外戰士葉挺備感激動,決心履行軍長之責到最後,誓與軍部將士共存亡。

    此前的1月8日,軍部回轉向高嶺進發途中,與國民黨軍遭遇。葉挺親自指揮作戰,但無法突破敵人的堵截。

    這時,國民黨第32集團軍總司令上官雲相,采用前堵後追、兩麵夾擊的戰術,企圖將新四軍殲滅於茂林山區。

    葉挺提出部隊應立即集合出發,乘敵人立足未穩,向茂林方向突圍,再向北由銅陵、繁昌之間渡江。

    這算是一種亡羊補牢之計,但副軍長項英仍然猶豫不決,再一次坐失時機,致使敵人的包圍圈越縮越緊。

    8日深夜,項英、袁國平、周子昆等人竟不辭而別,私自離開部隊,挫傷了部隊的士氣。

    葉挺知悉後,挺身而出,力挽危局,挑起了指揮全軍繼續作戰的重擔。

    在此異常困難的時刻,他與中共中央東南局副書記饒漱石共同將情況發電報向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作了報告。

    1月10日,葉挺又向中共中央報告說,我全軍被圍於涇縣茂林以南,準備固守,可支持一星期。請以黨中央及恩來名義,速向蔣、顧交涉,以不惜全麵破裂威脅,要顧撤圍,或可挽救。上下一致,決打到最後一人一槍,我等不足惜。一周後如無轉機,則將全部覆沒。

    當天下午,項英、袁國平等未能走出國民黨軍包圍圈,又返回石井坑。

    葉挺嚴正批評了項英,指出他不服從中共中央命令,在政治上、軍事上都犯了嚴重錯誤,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而且在戰鬥緊要關頭,未向中共中央請示,也未通知任何人,私自離隊,脫離領導崗位,這個錯誤是十分嚴重的。

    項英意識到自己問題的嚴重性,遂於同日致電中共中央,報告自己與袁國平等離隊經過,表示“此次行動甚壞,以候中央處罰”。

    從7日到10日,由於項英一係列的錯誤決策和失當行動,在短短4天內形勢急劇變化反轉。

    11日,葉挺致電中共中央,報告說:敵人各師已於今日完成對我合圍,預計明晨會總攻,現已下生擒我等之命令。

    我們方針:縮短防線,加強工事,以少數鉗製多數,控製1個團以上強力,選擇弱點,待機突擊,給敵以大打擊後,再做第二步,能突破當更好。現士氣尚佳,唯糧彈不濟,不能久持。

    當天,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複電劉少奇、陳毅:“你們轉來葉、姚(饒瀨石)電悉,葉、姚是完全正確的,望你們就近隨時去電幫助他們並加鼓勵,唯項英撤職一點暫不必提。”

    同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致劉少奇即轉葉挺、饒漱石並全體同誌電:“希夷(葉挺)、小姚(饒漱石)的領導是完全正確的,望全黨全軍服從葉、姚指揮,執行北移任務。你們的環境雖困難,但用遊擊方式保存骨幹,達到蘇南是可能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