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46章黃河兩岸的抗日壯歌④(5/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中共中央冀魯豫分局成立後,根據中央的十大政策、北方局的1944年工作方針和原冀魯豫邊區高幹會議提出的4大任務,展開了工作。

    在軍事鬥爭方麵,抓緊有利時機,開展局部反攻,擴大抗日根據地。

    1944年,連續對敵展開了春、夏、冬季攻勢作戰,並反擊了頑軍的猖狂進攻。

    1945年,又對敵展開了春、夏季攻勢作戰,進行了著名的南樂戰役、東平戰役、陽穀戰役,以及魯西南討頑戰役。

    這期間,加強了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一年半多的局部反攻,擴大了抗日根據地,縮小了敵占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發動群眾、全麵深入開展民主民生運動方麵,貫徹大膽放手、以黨的政策教育群眾的方針,使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在運動中,全邊區下轄的12個地區中出現了兩個熱點地區,一個是運西地區,當時段君毅任書記、萬裏任副書記;一個是直南豫北地區,當時張國華任書記、趙紫陽任副書記。

    萬裏和趙紫陽具體負責民主民生運動,成為全邊區民主民生運動的能手。

    1945年春,北方局代理書記鄧小平根據中央指示,來到冀魯豫根據地指導民主民生運動。他經過調查研究後,於6月6日在分局群眾工作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

    講話肯定了運動的主要成績,糾正了偏向,擺正了航向,保證了運動的健康發展。民主民生運動全麵、深入的開展,使農村基本群眾在經濟上改善了生活,在政治上獲得了民主和權利;使抗日的人力、物力、財力大大增強,根據地各項建設事業蒸蒸日上。

    在發展生產方麵,廣泛開展以農業為中心的大生產運動,同時發展軍工生產。與此同時,文化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起來。

    隨著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日益鞏固,“三三製”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和健全也加快了步伐。可以說,根據地的社會性質已由半殖民地半封建變為新民主主義的了。

    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黨組織於1942年開始的整風運動,從1944年進入了深入階段。

    運動的發展是健康的,主要呈現出4個特點:一是聯係實際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二是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檢查工作、解剖自己;三是促進了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四是學會了正確掌握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達到了治病救人、團結同誌的目的。

    1945年8月15日,當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時,冀魯豫軍區組成的南、中、北三路反攻大軍,立即向中原大地上的日偽軍展開了全麵反攻,到9月底,控製了75座縣城。

    魯西·冀魯豫邊抗日根據地軍民,在八年抗日戰爭中,建立了一個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平原抗日根據地,創建了一支擁有10萬多人的人民軍隊,造就了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中共黨員隊伍,這一切,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奠定了厚重的基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