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46章黃河兩岸的抗日壯歌④(3/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高幹會議結束時,作出了實現邊區黨的一元化領導和第三次精兵簡政的決定:

    (一)實行黨的統一領導,撤銷各部隊中的軍政委員會,由區黨委、地委、縣委書記兼任同級部隊的政治委員。

    (二)調整區黨委、軍區、行署領導班子。區黨委常務委員由黃敬、張霖之、張璽、蘇振華、崔田民、信錫華6人組成,執行委員由段君毅、張承先、劉晏春、楊得誌、閻揆要5人組成,黃敬任書記兼宣傳部長,張霖之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劉晏春任民運部長。楊得誌任軍區司令員,黃敬兼任政治委員,楊勇任副司令員,蘇振華任副政治委員,華卓然任參謀長,崔田民任政治部主任。晃哲甫任行署主任,徐達本、賈心齋任副主任。

    (三)加強地委一級的領導。調張璽任直南豫北地委書記,段君毅任運西地委書記,張承先任魯西南地委書記。

    (四)實行正規軍地方化,取消旅的番號,統一於軍區建製。

    (五)徹底實行精兵簡政。上述決定的實施,較好地適應了根據地被敵嚴重分割、日益縮小的形勢和開展廣泛的遊擊戰爭的需要,有力地保證了高幹會議確定的一係列正確的方針和策略的實行。

    高幹會議期間,北方局決定水東(河南省東部)地區劃歸冀魯豫邊區領導。

    高幹會議之後,全邊區貫徹“敵進我進”方針,堅持和恢複抗日根據地。

    這主要是:積極派遣小部隊,深入敵占區和接敵區,開展反“蠶食”鬥爭;主動發起朝(城)南、衛(河)南戰役,粉碎大股偽軍的“蠶食”進攻;勝利粉碎了日偽軍對邊區空前絕後的秋季大“掃蕩”;奔襲偽軍孫良誠總部,粉碎孫部對邊區中心區的“蠶食”。

    與此同時,加強了民兵、自衛隊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遊擊戰爭;大力開展日偽軍工作。

    高幹會議之後,區黨委緊緊抓住開展民主民生運動,深入發動群眾這一中心工作。

    首先在運西中心區的範縣、濮縣進行試點,繼之在全邊區推開,從而形成了一個以減租減息、增資增佃、反貪汙、查黑地、改造區村政權的群眾運動。

    高幹會議之後,區黨委、行署開展了與對敵鬥爭、發動群眾同等重要的生產自救和財政經濟建設工作。

    進入1941年,邊區經過4個年頭的戰爭,物質基礎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加之持續出現的幹旱,造成了嚴重的災荒。

    為了生存,為了抗戰,全邊區開展了以生產自救為基本方針的救災運動。

    與此同時,發展公私貿易,開展對敵、對頑的貿易和貨幣鬥爭,整理財政經濟,增加收入,節約開支。

    經過1年的戰鬥和工作,邊區黨委於1943年11月至翌年1月再次召開了高幹會議。

    會議係統地總結了1943年的對敵鬥爭和根據地建設的成績及問題。

    會議認為,軍事鬥爭總的方麵是成功的,全年共攻占日偽軍碉堡、據點529處,比1942年增加427%,比1941年增加814%;擴大根據地和遊擊區4000多個村莊(不包括魯西北);結合軍事鬥爭開展的對日偽工作和建立兩麵政權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廣泛開展分散性、地方性、群眾性遊擊戰爭不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