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46章黃河兩岸的抗日壯歌④(2/5)

    在冀魯豫邊抗日根據地進入最困難時期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領導人和北方局先後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1942年6月30日,北方局發出《對目前冀魯豫工作的指示》,指出:邊區已進入空前艱苦的時期,但根據地仍可堅持;邊區過去工作薄弱之處是群眾未曾較好地發動,而現在堅持根據地的基本條件就是發動群眾、開展群眾性遊擊戰爭。

    9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華中局書記劉少奇由山東返回延安途中,聽取了冀魯豫邊區黨委的工作匯報後指出:

    “你們沒有被敵人打垮、擠走,保持了華中與華北根據地的聯係,是很大的成績。要鞏固抗日根據地,就必須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

    10月20日,北方局再次發出《對冀魯豫區黨委、軍區工作指示》,集中闡述了3個問題。

    一是對邊區形勢和過去工作的估計,二是關於鞏固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工作,三是對日、偽、頑、匪、會道門鬥爭的原則。

    同時決定湖西劃歸冀魯豫邊區領導,調原冀中區黨委書記黃敬任冀魯豫邊區黨委書記。

    1942年11月至12月,黃敬主持召開了邊區高幹會議。他根據劉少奇和北方局的指示,結合自己調查研究的認識,作了題為《邊區的形勢與任務》的報告。

    報告認為,邊區的特點,是處於接合部,處在日、偽、頑、會、匪的夾擊之中;邊區工作的問題,是沒有下大氣力開展民主民生鬥爭,對基層政權的改造重視不夠;邊區工作的基本方針,是抓緊目前短暫時機,進行鞏固根據地的工作。

    同時開展敵占區和接敵區的工作,折散偽、頑、會、匪與日軍的聯合,盡可能緩和其對我們的關係,保存與積蓄力量,為反攻與建國完成一切應有的準備。

    邊區工作的中心任務,是發動群眾,使群眾從關心切身利益的經濟鬥爭上升為政治鬥爭、武裝鬥爭。

    邊區工作的又一重要任務,是堅決改造區、村政權,進行初步的財政經濟建設;邊區軍事鬥爭和武裝工作的方針,是開展高度分散的敵後遊擊戰爭,實行敵進我進,扭轉對敵鬥爭的被動局麵。

    邊區對日、偽、頑、會道門、土匪鬥爭的策略,是從堅持長期戰爭的方針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立場這兩點出發,拆散他們的聯合。

    黃敬提出的扭轉邊區困難局勢的一係列正確方針和策略,獲得了與會者的一致讚成,從而統一和提高了邊區黨的思想認識水平。

    這次邊區高幹會議,標誌著黨組織的指導思想的重大轉變。這一轉變,是對建設邊區平原抗日根據地規律認識深化的結果,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根據地建設思想的一次質的飛躍。

    沒有過去5年鬥爭的實踐,不可能有這次轉變。沒有這次轉變,不可能鞏固以往根據地建設的成果,也不可能勝利開創未來的新局麵。

    高幹會議中,蘇振華作了《冀魯豫區小部隊建設問題》的報告,將小部隊建設提到敵後抗日戰爭的戰略高度來認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