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42章戰鬥在冀魯豫(2/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1939年冬,中央軍委電示華卓然:冀魯豫邊區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要堅持邊區抗日遊擊戰爭,建立邊區抗日根據地。

    冀魯豫邊區所轄的直南、豫北、魯西南等地區,處於平漢、隴海兩條鐵路幹線的交會處,雖然地區不大且狹長,卻是華北與華中抗日根據地的連接樞紐,也是太行與魯中兩大山嶽地帶抗日根據地的連接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不論是日軍還是頑軍,都誌在必得。

    在此創建根據地,將麵臨著複雜而殘酷的鬥爭。對此,華卓然是有思想準備的。

    1940年春,華卓然奉命率部向頑軍丁樹本等部發動大規模討伐。華卓然製定了一個討伐方案:用“聯合”的名義,派部隊到與丁樹本有聯係的縣駐防,待機行動,各個擊破。

    一切準備好後,華卓然便和丁樹本“攤牌”,揭露他依靠日寇,妄圖擠走、擠垮八路軍的反動計劃。

    丁樹本拒不認賬,華卓然便指揮部隊從各地同時發起進攻,打得丁樹本措手不及。

    丁樹本部本是些散兵遊勇的集合,毫無戰鬥力,八路軍一打,丁樹本的2萬多人及地方頑軍大部分被殲滅。丁樹本本人隻得攜殘部逃往豫西。

    2月初,石友三部投靠日軍,向北反撲冀魯豫邊區的濮陽。

    華卓然指揮支隊對石部發起討逆戰役,5次戰鬥殲敵2500餘人,俘敵800餘人,繳獲槍支800餘支,給石部以沉重打擊。

    隨著反頑擊叛鬥爭的勝利,直南、豫北、魯西南黨組織廣泛發動群眾,初步實行民主、改善民生,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並在此基礎上,於4月17日成立了冀南六縣專員公署,4月30日建立了冀魯豫區黨委。

    4月23日,黃克誠率領新組建的八路軍第二縱隊主力由太行來到冀魯豫邊區,與冀魯豫支隊統一整編。

    華卓然任第二縱隊司令員。同時,成立了冀魯豫軍區,黃克誠任軍區司令員。至此,包括直南、豫北、魯西南地區的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

    6月,日軍1萬多人“掃蕩”冀魯豫邊區。華卓然指揮部隊打了整整13天,殲滅敵人大批有生力量。

    不久,黃克誠奉命率第二縱隊和由原冀魯豫支隊改編的新二旅到華東加入新四軍,冀魯豫的部隊隻剩下3個團。

    由於日寇接連不斷的大“掃蕩”,各分區的部隊都在獨立作戰,軍區能掌握的地方武裝很少,要戰勝多於八路軍幾十倍的敵人,困難很大。

    這時,中央軍委來電,征求華卓然等人的意見,是繼續留在原地堅持鬥爭,還是去蘇北地區發展根據地。

    華卓然知道,這是中央體諒他們的困難,但他更知道,開辟冀魯豫邊區這塊根據地確實不容易,他不能離開這片灑著烈士鮮血、埋著烈士忠骨的土地。

    華卓然等向中央發電,決心同冀魯豫人民一起堅持抗日鬥爭。

    黃克誠離開以後,組建了新的第二縱隊,華卓然仍任縱隊司令員。

    冀魯豫軍區則由一一五師三四四旅旅長楊得誌任軍區司令員。

    1941年3月,敵人在華北推行第一次治安強化運動。

    4月12日,日軍1萬餘人、偽軍1萬餘人對濮陽、內黃、滑縣交界處的沙區進行“鐵壁合圍”。

    華卓然率領縱隊機關和主力一部掩護軍區機關突出重圍,跳到魯西觀城縣。然後,奔襲敵人後方清豐縣城及周圍據點。

    這一行動,打破了敵人的部署,縮短了敵人原定的“掃蕩”時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