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42章戰鬥在冀魯豫(3/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這一次大“掃蕩”之後,冀魯豫邊區敵情更為嚴重,周邊地區駐有敵人重兵,根據地有日偽軍7萬多人,第二縱隊的回旋餘地越來越小,鬥爭形勢更為嚴峻。

    7月中旬,為了統一冀魯豫平原抗日鬥爭力量,中共北方局、八路軍總部決定,冀魯豫邊區和魯西區合並為新的冀魯豫邊區,華卓然任第二縱隊司令員、區黨委委員。

    兩區剛一合並,軍區司令員楊得誌和政委蘇振華就主持召開了邊區軍隊高級幹部會議,研究嚴峻形勢下的軍事鬥爭問題。

    1942年秋,日寇對冀魯豫地區又開始了“鐵壁合圍”式的大“掃蕩”。

    9月25日,日軍分別在山東省聊城、莘縣、鄆城、巨野、濟寧及河南省濮陽等地集結兵力,於26日夜間,秘密向冀魯豫軍區中心區合攏。

    27日拂曉到達預定位置,形成了以河南省範縣單堂村為中心半徑約30公裏的包圍圈。楊得誌緊急指揮軍區領導機關向外線轉移,於當日下午越過黃河故道到達南華地區。

    接著,華卓然指揮二縱部隊經過18天的浴血奮戰,打破了敵人的“鐵壁合圍”。

    1943年,日軍春季大“掃蕩”後,駐巨南地區(泛指濟寧、菏澤以南,包括巨野、菏澤、成武、定陶、金鄉、嘉祥、魚台等縣)的偽第二方麵軍北上。

    蔣介石為實現其在山東建立反共基地的戰略意圖,委任李仙洲為第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兼蘇魯豫皖邊挺進軍第一路總指揮,並許給李仙洲山東省主席職位。

    4月,又委任路可貞為魯西挺進軍總指揮兼金鄉、嘉祥、單縣、曹縣、定陶、成武、巨野、菏澤、鄲城、蹼縣十縣聯防辦事處主任,拉開了向山東、冀魯豫邊區大舉進攻的架勢。

    巨南地區位於蘇魯豫皖四省結合部,首當其衝。

    軍區司令員楊得誌遵照中央軍委一定要牢牢控製冀魯豫邊區這塊戰略要地,確保山西和山東、華北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聯係,控製日軍南下和西去的指示,開展對敵鬥爭。

    第二縱隊在反頑鬥爭中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一方麵勸李仙洲、路可貞槍口對外,一致抗日,不要進攻我抗日根據地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一方麵在實際鬥爭中主動與其聯絡和通報情況,鼓勵和歡迎他們北上抗日。

    對李仙洲部的非友好行為,則采用政治鬥爭和善意批評的方法,促其改變對我的態度。

    在這一方針指導下,湖西、巨南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力求與李仙洲部疏通關係,團結抗戰。

    但李仙洲部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堅持反動立場,繼續與我為敵,步步向巨南抗日根據地中心逼進。

    5月,李仙洲總部進入湖西地區單(縣)場(山)邊境。

    6月,其先頭部隊進入巨南根據地中心區大田集一帶。

    6月16日,李仙洲指揮其主力8000餘人及地方頑軍2萬餘人,趁日偽“掃蕩”巨南地區之際,從東、南、西三麵包圍了我湖西根據地中心區。巨南抗日根據地的形勢變得十分嚴峻。

    6月21日,楊得誌、華卓然指揮部隊開始反擊李仙洲部的戰役,8月25日戰役全部結束。

    此役前後共進行戰鬥69次,斃傷敵師長、縱隊參謀長以下官兵1450餘人,俘其縱隊司令以下官兵3572人,繳獲迫擊炮3門、輕重機槍94挺、擲彈筒28個、長短槍3250餘支、子彈14萬餘發。

    同時,開辟了東西約70公裏、南北約50公裏的新區,使巨南抗日根據地得到恢複,湖西、巨南、魯西南三塊根據地連成一片,粉碎了李仙洲的入魯企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