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69章陳紹寬與“航母夢”(1/4)

    陳紹寬(1889—1969年),曾任中國國民革命軍海軍部長,是中國近代海軍史上的傑出將領。他在民國海軍中叱吒風雲近40年,見證並親曆了近現代海軍的許多重大事件。

    陳紹寬出生於福建海軍世家。父親和叔叔都是北洋水師的海軍軍人,自小就時常聆聽甲申中法、甲午中日海戰的故事,牢記著父輩們“雪二甲之恥,是中國海軍的誓言”的教導。

    16歲時的陳紹寬就得到近代海軍宿將薩鎮冰的賞識和推薦,報考清末江南水師學堂學習駕駛。

    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每天幾乎是獨自在教室裏挑燈夜讀,夜闌人靜手不釋卷。

    1908年以最優異的成績學成畢業,1909年被授予大清帝國海軍少尉航海軍官軍銜。

    辛亥革命爆發後,陳紹寬升任中華民國海軍“鏡清”艦大副,1914年調海軍總司令部升任少校副官。

    1915年12月,他在26歲擔任少校副官值班期間,果斷地處理了“肇和”號巡洋艦暴動事件,初露鋒芒,被當局賞識,舉為“英攜之材”。

    由此,他被破格提升為中國最年輕的巡洋艦代理艦長,獨立指揮當時最新式的巡洋艦“肇和”號和“海容”號。

    1916年後,陳紹寬被民國政府派往美國考察海軍,後又多次被派往日、美、英、法、德、意等國考察學習海軍。

    中國僅有陳紹寬和鄭禮慶兩人是派赴歐洲觀戰,經曆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海戰的中國海軍軍人,先後在英國戰列艦和潛艇上參加對德軍作戰。

    1917年5月,在英國海軍上將傑裏科的旗艦上參加了著名的日德蘭戰役並榮立戰功,被英國政府授予“特別勞績勳章”和英國女王頒發的歐戰紀念勳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宣戰後,他率“海圻”號巡洋艦收繳了多艘在中國海域的德國運輸船和炮艦。

    1919年秋,陳紹寬調任中華民國駐英國大使館武官等職,他以中華民國駐英武官兼留學生監督的身份出席了“巴黎和會”,被委任為“中國代表團海軍專門委員、國際海盜會議中國海軍代表”。

    回國後憑他的勤奮、才華和業績,1920年擔任“通濟”艦艦長,1922年軍閥混戰期間他參加了第一次直奉戰爭,以“助直有功”調任民國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1923年,陳紹寬調任“應瑞”艦長,晉升海軍少將。

    1926年任第二艦隊司令,響應廣東國民政府號召,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在北伐戰爭中功勳卓著,受到國民政府傳令嘉獎,授予一等勳章和繡有“中流砥柱”的大勳旗。

    1928年,蔣介石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當時民國海軍部撤消,降格為海軍署。陳紹寬擔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兼海軍署署長,海軍中將軍銜。

    他於當年底便呈文國民政府,要求擴充海軍,並首次提出要花2000萬美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艦,當時的航母就在一萬噸上下,這個造價是可以接受的。

    他的造艦提議在全國編遣會議上被否決,“紹寬奔走呼號,力竭聲嘶,孤掌難鳴,莫動群公之聽”,這使陳紹寬難於接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