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68章鏖戰長空(1/4)

    中國空軍在武漢會戰中抗擊日機空襲的空戰主要有4次。

    1938年2月18日,日軍轟作機12架在26架殲擊機掩護下進襲武漢,中國空軍第四大隊29架飛機升空迎戰,擊落日機16架。中方大隊長李桂丹以下5人犧牲。

    4月29日,日軍佐世保第十二航空大隊飛機39架再襲武漢,中國空軍2個大隊67架飛機起飛迎擊,擊落日機21架。

    5月31日,中、日兩國空軍三度在武漢上空較量,中國空軍擊毀日機15架,自身僅損失2架。

    8月3日上午9時54分,日本轟炸機18架,驅逐機50餘架,由安徽境內向武漢侵犯。

    中國空軍與蘇聯誌願軍起飛迎擊,一番激戰,一舉擊落敵機12架,並在嘉魚俘獲日本飛行員1名,在黃陵磯俘獲日本飛行員2名,均押解來漢。

    當敵我飛機在武昌南湖上空激戰時,一中國空軍飛行員駕機向敵機猛撞,敵機頓時即起火墜地,人機均毀,我空軍勇士則跳傘降落,僅受輕傷。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時期,國軍和日軍在武漢上空進行了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空戰,日軍屢次轟炸武漢,嚴重影響軍民的抗戰士氣,民國統帥部多次督促空軍反擊。

    但是由於前期民國空軍傷亡太過慘重,優秀飛行員幾乎損失殆盡,而且日軍大量投入使用新型96式戰鬥機,因此民國空軍一度陷入被動挨打的窘境之中。

    為了提高民國空軍的戰鬥力,國軍統帥部隻好請幕後總教練陳納德出馬,到武漢研究如何對抗日本的96式戰機。

    其實早在淞滬會戰時期,日本就從民國空軍的改變中察覺到異常,堅信肯定有第三國人員參與其中。

    為此日本外務省向美國發出照會,要求所有美國飛行員從民國撤離。

    美國政府不想參與戰爭,於是便依照日本的要求撤回飛行員,甚至就連服務於民航產業的飛行員都被撤離。

    隻有少數人自願留在民國,陳納德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陳納德為了掩飾身份,護照上等級的職業是農民,在民國的公開身份也僅僅隻是宋美齡的私人航空顧問,但即便如此依然沒有躲過美國領事館的耳目。

    為了避免得罪日本,美國領事館多次向陳納德發出書麵警告,稱如果陳納德拒不撤離便派人抓捕後遞解出境,日後將麵臨審判甚至剝奪美國公民身份。

    然而陳納德不僅沒有因此而畏懼,反而堅持留在民國工作,他為了找出日本96式戰機的弱點,多次到96式戰機被擊落殘骸處進行實地考察。

    日本96式戰機具有極高的靈活性,在混戰之中能夠輕而易舉地在近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完成各種高難度戰術動作,這讓陳納德也感到十分棘手。

    經過一係列的考察之後,陳納德發現日本96式戰機雖然靈活性極高,但為了保證靈活性卻極大地壓縮了製造材料的質量,戰機的鋁製外殼甚至能用徒手撕開。

    對此陳納德提出了對抗日軍96式戰機的辦法,而這一辦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要求飛行員擁有極大的膽量,需要駕駛戰機和96式戰機進行對衝。

    陳納德提出日軍96式戰機十分脆弱,而國軍駕駛的戰機則堅固的多,麵對麵對衝射擊時,率先被擊落的一定是96式戰機。

    當然日本96式戰機的靈活性也不能忽視,如果日軍依靠靈活性躲避對衝,那麽就需要采取備用方案,那便是架機衝向96式戰機,利用機翼或者起落架等掛住日軍機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