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67章武漢會戰④(1/3)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武漢保衛戰的全過程。

    為保衛武漢,國民政府重新劃分戰區,製定戰略防禦部署,將重點放在武漢外圍。

    這就是著名的“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的構想。

    國軍從6月到10月底同日軍展開了一係列英勇的防禦作戰,使敵在推進途中付出重大代價。

    在長江北岸,日軍在田家鎮要塞攻防戰中“戰死287人(內軍官7人),負傷866人I(內軍官15人),合計1150人,預料還要增加”。

    在長江南岸,在江西馬頭鎮要塞,中國守軍與敵惡戰8晝夜,予敵大量殺傷。

    在富池口(今陽新富池鎮)要塞同日軍血戰近10天,多次擊退日軍進攻,最後,無恥的日寇竟向國軍施放毒氣才占領。

    在廬山南北,國軍與敵展開激戰,取得萬家嶺大捷,斃敵3000人,傷敵更多,俘虜30多人,繳獲輕重機槍50多挺、步槍1000多枝,軍馬100餘匹。

    在大別山地區,國軍在富金山高地頑強阻擊日軍,予敵重創,殲敵1000餘人,使日軍每個連平均減員到40人,營長一級的軍官也多有傷亡。

    同時,國軍利用大別山的險峻地形,巧妙阻擊日軍,激戰1個多月,致使日軍付出了戰死1000人,傷約3400人的代價才得以突破。

    在河南信陽,國軍持續阻擊日軍,殲敵2600餘人。

    武漢會戰期間,中國空軍和海軍也積極參與了作戰。

    在蘇聯航空誌願大隊的配合下,中國空軍鏖戰長空①,與日軍航空兵空中大戰7次,擊毀日機78架,炸沉日艦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麵部隊的作戰。

    中國海軍在長江上也進行了激烈戰鬥,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設置海岸炮,並擊沉日艦多艘,有力遲滯了日艦沿江進攻,取得了戰略上的成功。

    由於國軍各處頑強、持續的阻擊,各路日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遲至10月底才完成由東、南、北對武漢的三麵包圍。

    然而,國軍從持久抗戰的戰略角度出發,未與敵決戰,而是從武漢地區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

    武漢會戰曆時4個半月,以國軍主動撤出武漢而告結束。

    就戰役而言,日軍占領了武漢三鎮,並控製了中國的腹心地區,取得了勝利。

    但就戰略而言,則日本並未能實現其戰略企圖。日本大本營認為“隻要攻占漢口、廣州,就能支配中國”。

    於是日本禦前會議決定發動武漢會戰,迅速攻占武漢,以迫使中國政府屈服。

    為此還規定“集中國家力量,以在本年內達到戰爭目的”、“結束對中國的戰爭”。

    但是,中國政府既未因武漢、廣州的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華戰爭也未因日軍占領武漢、廣州而結束。

    中國政府在武漢失守後發表聲明說:“一時之進退變化,絕不能動搖我國抗戰之決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絕不能影響於抗戰之全局”。

    表示將“更哀戚、更堅忍、更踏實、更刻苦、更猛勇奮進”,戮力於全麵、持久的抗戰。

    而在日軍已經占領的後方,大批的抗日人民武裝成長起來,大片的國土又被收複。

    用日軍自己的話說,日軍占領的“所謂治安恢複地區,實際上僅限於主要交通線兩側數公裏地區之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