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27章留守處風雲②(1/3)

    1938年2月新四軍設立崇安、桂東、沙田、平江留守處。

    2月,新四軍第3支隊在福建省崇安縣城設立留守處,曾鏡冰任主任,汪林興任副主任。

    留守處承擔中共閩北特委、福建省委公開聯絡任務,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組織民眾抗丁、抗稅、抗捐的鬥爭。

    留守處安置護理傷殘老弱人員;舉辦幹部培訓班,先後培訓了300多名幹部;開辦軍械修理所,修理槍械,自製彈藥、地雷和炸彈。

    留守處的這一係列公開活動,引起了國民黨的不滿甚至是恐慌。尤其是組織民眾抗丁、抗稅、抗捐,打亂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國民黨將留守處視為眼中釘、肉中剌,必欲除之而後快。

    崇安縣縣長趙世安不便親自出麵,指使商會會長鞏長林約見曾鏡冰和汪林興。

    曾鏡冰知道鞏長林的意思,在約見時深刻闡明了我黨在統一戰線指導下的工作性質,表示我們所做的工作都是為了抗日救國,絕無他意。

    趙世安見說不動曾境冰,就將曾境冰和留守處告上了省政府。省政府與我黨及新四軍進行協商,雙方鬥爭蠻激烈。

    經過據理力爭,留守處暫時被保留下來了。但並非風平浪靜,明的、暗的鬥爭一直很激烈。

    1941年2月5日,國民黨軍保安7團陰謀襲擊留守處。

    幸虧曾鏡冰得到消息,留守處及時安全轉移。此後,為了避免不應有的損失,留守處撤銷。

    1937年底和1938年初,新四軍在江西省桂東縣沙田鎮萬壽宮設立留守處,顧星奎任主任,共19人。

    留守處對外作為新四軍的公開辦事機構,對內則是中共資汝桂中心縣委的工作機關。

    留守處成立後,積極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運用各種形式發動群眾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在各地建立抗日團體。

    並且利用合法身份掩護中共資汝桂中心縣委開展工作,秘密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

    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留守處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抗日統一戰線和新四軍的發展盡了綿薄之力。

    留守處於1939年1月撤銷。

    同期,新四軍在湖南省平江縣嘉義鎮設立留守處,主任為中共湘鄂贛特委宣傳部長黃耀南。

    留守處受新四軍軍部和中共湘鄂贛特委領導。

    留守處成立後,大力整頓黨的組織,壯大革命力量,全區18個縣有15個縣建立了縣委,2個縣建立了工委,發展黨員5000餘人。

    留守處堅持統一戰線,擴大抗日陣營,在國民黨第27集團軍和新3軍中開展統戰工作;深入宣傳群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開展擁軍優屬工作,大力支援前線,先後動員400多名青年參軍。

    保護群眾利益,提倡民主自由;建立敵後武裝,組織了1000多人的隊伍,開展遊擊戰爭。

    麵對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堅持團結合作,反對投降分裂。

    1939年4月,留守處改稱通訊處。6月12日,國民黨第27集團軍派兵襲擊通訊處,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平江慘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