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19章銘記(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活下來的人也是曆經磨難,九死一生。他們,也是南京保衛戰期間唯一由正麵突圍成功的部隊。

    與廣東部隊相比,友鄰部隊的處境極為悲慘!

    在城北的挹江門,無數人在通過那被堵得隻剩一個出口的城門洞時被擠倒後踩踏而死,曾在光華門血戰的英雄謝承瑞團長也不幸罹難。

    而那些成功擠出城到達江邊的官兵還來得及鬆口氣,就發現一個更大的難題擺在麵前:沒有渡江工具,過不了江!

    原來,當初唐生智為堅定守軍的抗戰決心,將下關僅有的幾條渡輪開走了。

    情急之下,大家憑借從內河搜羅到的幾條小船和臨時捆紮而成的木筏、門板等簡便器材過江,許多人葬身魚腹,更多的人則困集在江邊而被追上了的日軍集體屠殺。

    一邊是九死一生的浴血突圍,一邊是數以萬計人因無法過江而被集體屠殺,正反兩個戰例說明同一個問題:南京保衛戰最後階段,突圍組織顯得混亂不堪。

    蘇軍將領科涅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撤退,是一種複雜的戰鬥形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能否成功地組織突圍,更能考驗一位將領的指揮能力。

    讓我們以廣東部隊的死中求生為例分析一下組織部隊突圍的幾個前提:

    首先必須有一個切實可行的突圍方案:

    本來,唐生智於12日下午拋出的那個突圍計劃,其主要精神是“大部突圍,一部過江”。

    撤退命令雖然製訂得有些粗糙,但各部若遵令行事,仍有一定的可能性。

    當然,這要付出很大的傷亡,甚至是大部分人可能看不到突圍成功的那一刻。

    但這種代價再大,也總比被人堵在江邊屠殺要強嘛。

    要命的是,唐生智又補充了一個口頭命令,稱八十七師、八十八師、七十四軍及教導總隊這幾支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在“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渡江”。

    這就使得突圍計劃發生了質的變化,其要旨由“大部突圍,一部過江”變成“大部過江,一部突圍”。

    這個改動不僅降低了命令的嚴肅性釀成了嚴重後果,許多本該由正麵突圍的部隊湧向江邊不說,還有許多不明情況的部隊看到這些人趕向江邊後也跟了上來,致使大部分官兵因無法渡江而白白犧牲。

    廣東部隊能突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組織得力。

    再來看看廣東部隊的突圍,雖然也是時間倉促,但兩位軍長還是盡可能地對突圍方向、行進路線、行軍序列進行了安排。

    從事後的戰鬥進程來看,這個臨時擬就的計劃發揮了作用。

    從行軍路線看,它恰好處在了日軍第十六師團和第九師團的結合部上,相對來說比較薄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