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19章銘記(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再看部隊的攻擊序列,由於南京保衛戰後期,第六十六軍大部分時間處在城內作為預備隊使用,戰力相對完整、且集結較為容易,因此以其在前開路,曾在城垣保衛戰中實力受損的八十三軍隨後跟進。

    這就保證了突圍部隊能夠保持一定的攻擊力度。雖然在此後的不斷攻擊中,部隊傷亡慘重,但還是得以突出重圍。

    其次是指揮不能斷、建製不能亂!

    聯想到長征初期,紅軍能衝過湘江,原因在於指揮沒有中斷、建製還在。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先回顧一下另外一場戰役:爆發在三年前的湘江戰役。對於紅軍而言,湘江突圍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戰鬥。

    最終,紅軍以大部傷亡的代價突出了重圍。

    紅軍能衝破湘江封鎖線,原因在於,中革軍委的實際負責人李德雖有一些戰術瑕疵,卻能堅守指揮崗位、上下級之間的聯絡暢通;各部隊雖傷亡慘重,但基本建製尚在。

    遺憾的是,這種上下同心的一幕並未出現在稍後的南京保衛戰中。

    據親曆者回憶,許多高級將領在12日開完會後根本就沒回部隊,隻是電話傳達撤退通知;更有甚者,有人還“不告而別”。

    如此不負責任的行為,不僅使得許多部隊沒有及時得到撤退命令,隻是看到友鄰部隊開始行動後才做出下意識的反應。

    經過挹江門的混亂“闖關”,那些到達江邊的部隊早已失去了原有建製,“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最終在一片混亂之中,集體做了日本人的俘虜。

    指揮中斷的情況也曾出現在廣東部隊中。

    經過13日白天的兩場惡戰,各部隊失去掌握,葉肇、鄧龍光等高級將領陸續更換便衣脫隊。其餘人則以百餘人、或數十人的小部隊,由中下級軍官帶領,分頭向指定地點前進。

    所幸,此時日軍的注意力主要在南京城方向,加之看到自己在確實攔截了大批突圍官兵遂放鬆了對戰場的控製,這就使得許多官兵得以尋隙而出。

    其實這可以明顯看出國共兩黨軍隊的本質不同;也可以明顯看出為什麽總是身處逆境的共產黨軍隊能愈戰愈強,最終取得全國的勝利。

    最後要有一支預備隊。

    突圍作戰的最後階段,部隊所以失去控製,原因在於指揮官手中缺乏足夠的後續兵力衝擊日軍防線。

    本來,突圍部隊的兵力應有五個師,但一則八十三軍的一個師沒有跟隨大部隊行動,再就是六十六軍在連續衝擊日軍防線的戰鬥中損失慘重。

    試想,如果那時候有其餘部隊跟在廣東部隊的後麵前進,情況會好得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