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863章八路軍的實力(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其中花機關是當時國內對德製MP18\/28衝鋒槍及其仿品的俗稱,而手提槍則是對美製湯姆遜衝鋒槍及其仿品的俗稱。這兩種衝鋒槍當時國內都有進口,而且有兵工廠可以仿製。

    但是我們也看到了,75支衝鋒槍隻有310發子彈,平均每支槍隻有4發子彈,象征意義要大於實際意義。

    就步馬槍來說,平均每支槍隻有約10發子彈,這個也可以說是寒酸到極致了。而輕機槍和重機槍的彈藥略多,輕機槍每挺有不到300發、重機槍每挺約800發。

    在槍械之外,129師的重武器可以說是寒酸到了極致,全師隻有6門迫擊炮,還隻有67發炮彈,每一發炮彈都是寶貝。

    此外刺刀等兵器也嚴重不足,電視劇中經常上演的拚刺刀環節其實是八路軍參加抗戰一段時間之後的情況了,因為之前八路軍並沒有裝備足夠數量的刺刀。

    這可以從八路軍的作戰報告中得見一斑:

    129師769團第3營在陽明堡之戰中,曾與日軍機場守備隊肉搏,出現了“肉搏時,我戰士用腳踢敵,缺少大刀、刺刀”的記載。

    這是129師在武器裝備數量配置上的基本情況,而質量的話,其實也不樂觀。

    129師是紅四方麵軍為主改編的,而在之前的作戰中,紅四方麵軍與國軍中央軍作戰較少,故而繳獲武器質量相對差些。

    而且又經曆了西路軍的損失,因此當時129師的武器彈藥不僅在數量上不足,質量的話問題也不小。

    具體表現在型號繁雜、口徑不一、過於老舊等方麵。

    129師一支部隊在全麵抗戰初期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該部的馬步槍口徑及類別為:

    七九的1799支,計漢造869,奉造131,廣造143,鞏縣造69,德造201,川造320,土造20,陝造42,江西造4。

    六五的983支,計三八式362,湖北造小金鉤88,晉造30,外俄造3。

    槍械質量上的問題及彈藥的嚴重不足是製約八路軍作戰的最大因素。

    因此八路軍東進時,從前線潰敗下來的國軍大都說過這樣的話:日本人飛機大炮多,你們靠著這些“燒火棍”,也能打日本人?

    此類回憶見諸於多名將帥的回憶錄中。

    就129師的狀況來說,以上武器配置隻能滿足每個步兵連裝備3挺輕機槍、每個步兵營裝備2到3挺重機槍、迫擊炮基本處於壓箱底地位的存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①(如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隻有在需要八路軍時會批彈藥,而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的衛立煌則比較同情八路軍,經常會送槍彈給八路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