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864章平型關大捷①(1/3)

    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由林彪指揮的八路軍115師在山西大同平型關對日軍的一場伏擊戰,以八路軍獲勝告終,是八路軍出師以來取得的首次勝利。

    此次大捷有力配合了第二戰區正麵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回華北的計劃。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但在中國軍隊英勇抵抗,傷亡官兵約5000餘人之後,仍未能阻擋日軍進攻的鐵蹄。

    7月29日,北平淪陷;30日,天津失守;整個華北陷入全麵危機。

    8月13日,日軍開始進攻上海,淞滬會戰打響。

    為速戰速決,日軍先後投入30萬兵力,動用300多架飛機、幾十艘軍艦,企圖通過占領中心城市來迫使中國在3個月之內投降。

    在日軍的瘋狂進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國共兩黨開始緊密攜手、共同抵禦外敵。

    為了國共兩黨更好的抵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15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向全國下達了抗日總動員令。

    8月18日,蔣介石同意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會議公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同日,中央軍委發布(八路軍)改編命令,數萬名紅軍將士摘下紅五星,換上了國民革命軍軍服。

    9月(八路軍)又組編為第十八集團軍,進入晉東北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序列。

    此時,侵華日軍攻占了晉北重鎮大同及周圍各縣。

    20日,日軍第五師團一部侵占靈丘。

    21日,日軍第二十一旅團長三浦敏事率步炮6個大隊分兩路向平型關一線進犯,企圖突破平型關防線,與雁門關以北日軍匯合攻占太原,進而占領山西全省。

    22日,日軍開始向平型關、東跑池、團城口等內長城各主要陣地發動進攻,並派戰車、飛機助戰。

    日軍的進攻受到第二戰區守軍第七十三師、獨立第八旅、第八十四師的頑強抵抗,戰鬥十分激烈。

    在激烈的戰鬥中,敵我雙方傷亡慘重,但日軍連續三天的進攻並無進展。

    在東跑池指揮作戰的三浦敏事,急電師團長阪垣征四郎派兵增援。

    為阻止日軍突破平型關防線,閻錫山命傅作義率兩個旅增援,並致電朱德(總司令)要求八路軍配合作戰。

    於此,八路軍115師①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平型關一帶設伏,打響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槍聲。

    1937年9月23日,林彪、聶榮臻在幹部會議上,作出初步計劃。

    24日,友軍第2集團軍、第6集團軍送來“平型關出擊計劃”,擬定71師附新編第2師及獨立8旅一部配合115師向平型關以東的日軍出擊。

    115師主力布置在平型關到東河南鎮10餘裏長的公路南側山地邊緣。343旅之686團位於白崖台附近,左側是685團,右側是687團,口袋底是第33軍之獨立8旅、115師第344旅,687團斷敵退路並打援敵,688團作為預備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