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83章“我把天捅了個窟窿”(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紅二、四方麵軍會合後,在黨中央的積極爭取,朱德、任弼時、賀龍、關向應、劉伯承等的鬥爭和紅四方麵軍指戰員要求與中央會合的壓力下,張國燾被迫與紅二方麵軍共同北上。

    在紅一方麵軍的接應下,1936年10月9日,紅四方麵軍指揮部到達會寧,與紅一方麵軍會合。

    22日紅二方麵軍指揮部在將台堡與紅一方麵軍會師。

    至此,紅二、紅四方麵軍完成了長征,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一幅無比壯麗的曆史畫卷,是人類軍事史上的空前奇跡,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

    紅軍主力戰略轉移後留在長江南北的一部分紅軍和遊擊隊,在南方江西、福建、廣東等八省的十幾個地區,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采用靈活的遊擊戰術和鬥爭策略,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領導南方遊擊戰爭的陳毅在一封信中寫道,這三年遊擊戰爭“是我革命鬥爭中所經曆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

    他和遊擊隊員“整年整月的時間,都沒有房子住,大風大雨大雪的日子,都在森林和石洞裏度過。風餐露宿,晝伏夜行”。

    1936年冬,負傷未愈的陳毅和戰友們被敵人圍困在梅山二十多天,生死未卜。他以對黨、對人民的耿耿忠心,在衣底留下了豪氣入雲的“絕筆”——《梅嶺三章》。

    1936年4月9日,延安城邊降落下一架飛機,從飛機上走下來的是身穿飛行服的張學良。

    當時,延安城還屬於東北軍的地盤,張學良派人將等候在城外的周恩來、李克農接入城內,他們從晚8點開始,一直談到次日清晨4點。

    這次會見雙方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張學良提出的“假如我們能夠聯合抗日,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蔣介石”。

    周恩來首先說明共產黨過去是主張抗日反蔣的,不過現在願意重新考慮這個問題,表示回去報告中央。

    張學良根據這兩年同蔣的不斷接觸和多方觀察,認為蔣還是有抗日的可能和存心的,提議:“你們在外邊逼,我在裏邊勸:我們對蔣介石來個內外夾攻,一定可以把他扭轉過來。”

    周恩來對同張學良的會談十分滿意,在離開延安返回瓦窯堡的路上,他對同行的人說:談得真好呀!想不到張學良是這樣爽朗的人,是這樣有決心有勇氣的人,出乎意料!

    這是一次有曆史意義的會見,是建立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一環。

    這條統一戰線的形成,經曆了從抗日反蔣到逼蔣抗日、再到聯蔣抗日的轉變,是中國共產黨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逐步實現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