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83章“我把天捅了個窟窿”(2/3)

    後來,薄一波、劉瀾濤、安子文、楊獻珍等陸續出獄。

    1936年10月,薄一波、楊獻珍等受北方局的委派到達山西,同閻錫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統一戰線。

    他們接辦了閻錫山創辦的“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並利用這一合法的組織形式,開辦多種訓練班、教導團,培養了一大批領導抗日救亡工作的骨幹。

    1936年2月初,率領紅軍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的毛主席,來到陝西省清澗縣袁家溝,冒雪登山,勘察路線。

    遠眺著雪花紛飛的大好河山,他激情豪邁,懷著抗日必勝的堅定信念,寫下了氣勢磅礴的不朽詩篇《沁園春·雪》。

    此時,離中央紅軍主力剛到陝北才兩三個月。毛主席力排眾議,親自擔任“紅軍抗日先鋒軍”政治委員,決定政治局多數成員“隨主力行動”,調集300名地方幹部隨軍東征。

    “東渡黃河,以堅決手段消滅東岸地區之敵……在東岸造成臨時作戰根據地”。

    陝北由周恩來為書記組成中央局,主持後方工作。

    這次紅軍東征曆時兩個多月,取得了重大戰果,為後來開辟抗日根據地打下基礎。

    5月5日,紅軍回師河西,並發出《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公開放棄反蔣的口號,呼籲蔣介石及其部下的一切愛國軍人“停戰議和,一致抗日”。

    緊接著,5月19日至7月27日,紅一方麵軍第一、第十五軍團和第二十八軍、八十一師、騎兵團等組成西方野戰軍,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發起西征戰役,向陝、甘、寧三省邊界地區發動進攻。

    經過兩個多月的作戰,紅軍對堅持反共的寧夏軍閥馬鴻逵、馬鴻賓部予以重大打擊,解放了環縣、定邊、鹽池、豫旺四座縣城,開辟了縱橫二百公裏的新根據地,並與陝甘老根據地連成一片。

    這次戰役為迎接紅二、四方麵軍北上,實現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發展西北的抗日新局麵,創造了有利條件。

    紅四方麵軍與中央紅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張國燾同黨中央在北上與南下戰略方針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擅自率領紅四方麵軍南下,並公然宣布另立中央。

    南下過程中,紅四方麵軍遭受了極為嚴重的損失,兵力由10萬餘人銳減到4萬餘人,其南下方針在實踐中已告失敗。1936年6月,張國燾宣布取消第二“中央”。

    另一支部隊紅二、紅六軍團於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的劉家坪出發,退出湘鄂川黔根據地,開始戰略轉移。

    他們北渡金沙江,越過大雪山,曆盡艱險,6月抵達四川甘孜地區與先期到達的紅四方麵軍會合,並於7月初召開慶祝會師大會。

    7月5日,紅二、六軍團奉命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麵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