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36章嬗變②(2/2)

    在這種情況下,遊擊隊開始由著眼於全國的革命團體向地方會黨轉變,先前的革命戰士也增加了許多草莽英雄主義情結。

    他們從先前因渴盼中央卻得不到消息而產生的失落情緒和被主力“拋棄”而產生的怨氣中逐漸走出來。

    同時對中央和主力的印象也開始淡化。而地方山頭主義色彩卻有所滋長。遊擊隊領導人成為隊伍的權威和感情寄托。

    1937年6月,湘贛邊臨時省委副書記、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遊擊司令部司令員、僅次於譚餘保的二把手曾開福叛變。

    曾開福原是肖克手下的老團長,很能打仗。他曾為遊擊隊的生存和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

    已經渡過最艱難的時期,他卻受外來人員的影響喪失革命信心轉而投敵。

    他的投敵,在情感上讓許多人不能接受,造成“很多同誌的思想非常混亂”,感到所有人都不能信任。

    於是,內部戒備之心增強。同時,為防止外界因素影響隊伍穩定以及害怕上外來人員的當,譚餘保下令采取封鎖外來消息並警惕外來人員接近隊伍的嚴厲措施。這使隊伍再次走向自我封閉。

    與中央失去聯係3年時間,遊擊隊的主力情結已經相當淡化。

    在這個時候卻傳來越來越多中央指令:停止內戰、合作抗日, “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的消息。這使隊伍的主力情結再度複燃,思想出現新的波動。

    不過,他們雖然思想出現波動,但在感情上卻難以接受中央的新政策,去和“清剿”屠殺自己隊伍的國民黨搞合作。

    而且這與支撐他們堅守三年的“蘇維埃傳統”政策背道而馳。

    因此“認為講統一戰線,就是向國民黨投降。他們拒絕下山”,並把這些消息看成是反動宣傳。

    有了曾開福的前車之鑒,他們更是繃緊了對外來人員的警惕之弦。

    這直接導致陳毅派出尋找他們的多位同誌被當成“叛徒”誤殺。陳毅隻好自己冒險進山。

    見到陳毅,譚餘保大罵他是叛徒。並進行公審。還揚言要斃了他。

    陳毅被迫進行宣傳鼓動,這使本已思想浮動的遊擊隊分歧更大。

    好在譚餘保作為一個革命家,絕不糊塗。他派人下山證實陳毅身份的真假。

    當得知誤會陳毅時,譚餘保聲淚俱下。挑了三年多的堅守湘贛邊的重擔終於可以向中央交差了。

    但即使到這一步,譚餘保仍然十分謹慎。他當天深夜再去誘詐陳毅。卻被陳毅進一步說服。譚餘保又想了三天三夜,方才允許陳毅下山。

    譚餘保經過痛苦掙紮,從懷疑到相信中央代表,最終以堅定的組織信仰戰勝了個人情緒。

    在下山時,整個隊伍充滿了對熱血澆灌的土地和生死相依的群眾戀戀不舍的離別心酸與久經禁錮而渴望下山的複雜情感。

    當項英和曾山代表中央來看望堅持到最後的留守人員時,“我們像一群久別親人的孩子,忽然見到慈愛的母親,淚水濕潤了雙眼”。

    曆經三年磨難,堅持到最後的留守人員終於找到心靈的歸屬,重回中央的懷抱,成為了他們最大的心理安慰。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①:由於當時林欣兒離開部隊去執行更為絕密而又重要的任務,七月的棋盤山會議她沒有參加。又由於她的部隊在玉華山突出重圍後便隱蔽於羅山,譚餘保以為他們都犧牲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