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36章嬗變②(1/2)

    1935年6月14日,湘贛省委書記、軍區政委陳洪時投敵。

    陳洪時叛變使湘贛省最高領導機關陷於癱瘓。他為敵人提供了大量機密,並帶敵人前來“清剿”。許多群眾和革命同誌慘遭殺害。

    先前形象光輝的最高領導人轉瞬間變為反革命屠夫。 “叛徒比瘋狗還要可惡”!這讓留守人員愕然。

    在紅軍內部。 “不少幹部、戰士心裏都在考慮著今後向何處去的問題。部隊出現混亂”。

    由此引發第二次“反水”高潮,領導係統和黨政軍各級組織全麵解體。零散的部隊隻剩下不足200人。

    湘贛邊的鬥爭到了危急存亡的最後關頭。

    在湘贛邊鬥爭趨於絕境的情況下,譚餘保的執著和堅韌使他成為凝聚隊伍、扭轉鬥爭形勢的關鍵人物。

    他盡最大可能,派人找到分散在各地的30來人召開第二次棋盤山會議(1935年7月)①。

    他在會上怒斥陳洪時並清算其惡劣影響,堅定“不怕死,不動搖”的信念,重建湘贛邊黨政軍組織係統,整編部隊,並堅持遊擊戰爭的策略。

    同時,純潔內部,加強肅反。

    他發布《告群眾書》,使湘贛邊的群眾相信紅軍還存在,湘贛邊的紅旗屹立不倒。

    棋盤山會議是重樹紅旗的關鍵,但也選擇了一條充滿風險的道路。

    一是徹底批判陳洪時,也就基本放棄了白區工作的可能選擇,使剩餘人員在出路上與外界幾乎完全隔離。

    這種對外界的戒備和心理隔膜增加,是當時血的教訓使然。

    二是敵人以省委機關為目標,一旦發現就連續追殺十天半月。有時“七八天都吃不上一頓像樣的飯”。這使隊伍陷入生存的絕境。

    1935年下半年是留守人員最艱難的階段。

    長期處在被敵人追殺的環境中,也可能被戰友認為是動搖者加以誤殺,還可能隨時病死、餓死。每個人的心態都很難維持健康。

    如何解決封閉環境下的心理變異,成為維係這支隊伍的重大難題。

    譚餘保按照蘇維埃時期的規矩為段煥競和李發姑舉行婚禮。他說:“就是再艱苦,也不能使我們陷於絕境,也不能使我們從心理上喪失正常生活的能力。 ”

    譚餘保充分利用“蘇維埃傳統”這個手段,逐漸把隊伍的心理拉上正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列寧室,每日正常操練,培訓黨政軍幹部,鼓勵士兵為將來革命發展時當幹部而努力學習。

    這些措施,使隊伍的心態開始由畸變向積極上進的方向調整。

    敵人經過一年多的搜山“清剿”,以為紅軍已被消滅,便把主力撤出山區。

    這使遊擊隊得到喘息機會。為改善生活和改變惡劣的敵我態勢,遊擊隊開始打土豪、殺敵方縣長和保甲長,以暴力對付暴力。

    湘贛邊省委不斷調整鬥爭策略,他們搞兩麵政權、兩麵崗哨,向敵方派臥底,發展商人黨員。

    這樣,極大地改善了遊擊隊生存的小環境。

    此外。還救濟困難群眾,帶著群眾中的積極分子打土豪,打完後立即分錢分物。並為受欺負的群眾主持公道。

    這些措施,大大密切了遊擊隊和群眾的關係。使遊擊隊又成為有源之水。在群眾的支持下再度生根發芽。

    熬過了艱難的1935年,1936年到1937年,日子逐漸好過起來。同時隊伍的思想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由於發生了一些變故,湘贛邊省委始終沒有與外界完全恢複聯係,因此與中央和上級隔絕太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