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97章 鄧萍烈士①(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但是,紅軍一渡赤水後,由於敵情急劇變化和張國燾不執行黨中央的命令,北渡長江已不可能。

    在此情況下,毛主席又果斷率師向紮西集結,在川黔滇邊境尋求新的機動,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後巧渡金沙江,終於實現了北渡長江的計劃。

    運動戰中,紅軍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爭取和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四渡赤水戰役,從總體看是敵強我弱,紅軍在各路強大敵軍圍追堵截的情況下,常常處於被動地位。

    但是,由於毛主席以高超的指揮藝術,巧妙地隱蔽戰略意圖,有計劃地調動敵人,造成了紅軍許多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從而使整個形勢向著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方向變化,終於打破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的戰略計劃。

    紅軍在運動戰中,還正確地處理“打”與“走”的關係。

    中央紅軍在戰略轉移初期,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消極避戰,實行逃跑主義,隻走不打,始終擺脫不掉敵人的圍堵。

    遵義會議後,在毛主席直接指揮下,紅軍避敵之長,擊敵之短,一再造成敵人的錯覺,積極創造戰機,大量地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

    如果沒有向紮西的“走”和回師東進二渡赤水,就不可能大量調動敵人和造成有利戰機,取得遵義地區殲敵的勝利。

    如果沒有以後的三渡、四渡赤水的“走”,就不能加深敵之錯覺,牽著他的鼻子來回打轉,以至將其拖疲、拖垮,使紅軍乘隙實現渡江北上的戰略目的。

    四渡赤水戰役曆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回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

    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主席根據情況的變化,吸取前幾次戰鬥的教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為紅軍贏得了時機。

    四渡赤水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

    而美國作家哈裏森·索爾茲伯裏在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到: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

    而四渡赤水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運動戰戰役。

    從1935年1月19日紅軍離開遵義開始,到1935年5月9日勝利渡過金沙江為止,曆時3個多月,共殲滅和擊潰敵人4個師、2個旅另10個團,俘敵3600餘人。

    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等指揮下,中央紅軍采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