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97章 鄧萍烈士①(1/2)

    4月2日,中央紅軍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進至狗場、紮佐地域,前鋒逼近貴陽。

    這時,國民黨軍在貴陽及其周圍地區隻有第99師4個團。

    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十分驚恐,一麵急令各縱隊火速增援貴陽,一麵令守城部隊死守飛機場,並準備轎子、馬匹、向導,準備隨時逃跑。

    4月4日,紅9軍團在打鼓新場以東老木孔地域擊潰黔軍5個團,殲其2000餘人。

    至此,中央紅軍巧妙地跳出了國民黨軍的合圍圈,將蔣介石的幾十萬軍隊甩在烏江以北。

    紅軍遂轉兵北進,於16日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南部的古藺、敘永方向前進。

    19日,紅軍攻占鎮龍山,接著進至大村、鐵廠、兩河口地區。紅軍再次進入川南。

    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又要北渡長江,急令所有部隊向川南進擊,企圖圍殲紅軍於古藺地區。

    在國民黨軍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況下,毛主席等決定,乘敵不備折兵向東,在赤水河東岸尋機殲敵。

    3月20日,為迷惑國民黨軍,紅1軍團1個團大張旗鼓地向古藺前進,誘敵向西。

    這便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後,中央紅軍主力乘滇軍東調增援貴陽之機,迅速進軍雲南,並於5月9日,在皎平渡、洪門渡渡過金沙江。

    與此同時,活動在烏江以北地區的紅9軍團,也從會澤以西的樹節、鹽井坪渡過金沙江。

    四渡赤水之戰,毛主席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

    並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從而取得了戰略轉移中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那麽,四渡赤水為什麽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呢?

    首先當然是毛主席的英明決策,紅軍指戰員的英勇善戰。

    其次,從1934年12月18日黎平會議到1935年3月11日新的三人小組成立,近三個月的時間裏,朱德身為總司令、中革軍委主席,既負責作戰計劃又負責下達作戰命令和戰鬥部署,他所起的作用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由於朱德早年曾在雲貴川一帶作戰,對這一帶的地形與民情十分熟悉,對贏得四渡赤水行動的勝利無疑創造了先決條件。

    敵人的電報中曾經分析道:“紅軍除朱、羅(炳輝)在滇軍做過事外,餘多不熟悉地理民情。

    此外,情報工作的成功也是此次作戰取勝的重要原因。

    土城戰役,由於不明敵情,對敵人的兵力判斷有誤,戰役結果很不理想。

    四渡赤水前,四方麵軍將廖承誌帶來的密電碼破譯法送交給中央紅軍軍委二局電報隊。因此可以及時截獲敵人的電報並且破譯。

    這樣,就能夠準確掌握敵軍調動的情況,從而做到避實就虛,贏得戰場取勝的主動權,達至軍事行動獲得圓滿成功。

    四渡赤水戰役,紅軍首先能夠從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調整行動方向。

    遵義會議前,敵我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為保存有生力量,毛主席決定放棄去湘鄂川黔邊境與紅2、6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避免了中央紅軍遭致覆滅的危險。

    遵義會議後,毛主席又鑒於紅軍處於遭受敵人四麵圍堵的不利態勢和黔北地區回旋地域有限等情況,毅然放棄建立川黔根據地的打算,決定率領中央紅軍跳出敵人重圍而北渡長江,以開創川西或川北根據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