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95章 四渡赤水②(1/3)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

    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指揮下,中央紅軍采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遵義會議後,中革軍委下達了《關於渡江的作戰計劃》,擬定:中央紅軍各部進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後,分三路縱隊由宜(賓)瀘(州)間的藍田壩、大渡口、江安一線北渡長江。

    1935年1月19日起,紅一、紅三、紅五、紅九軍團分三路從遵義、桐梓、鬆坎地區出發,向土城、赤水前進。

    24日,先頭部隊紅一軍團擊潰黔軍的抵抗,攻占土城,並往赤水疾進。

    26日,紅一軍團在赤水黃陂洞、複興場遭遇川軍章安平旅、達鳳崗旅阻擊,紅九軍團在箭灘遭遇川軍特遣支隊徐國瑄部阻擊,紅軍占領赤水計劃受挫。

    27日,中央軍委縱隊進駐土城。

    28日,紅三、紅五軍團、軍委縱隊、幹部團,以及從丙安回援的紅一軍團第2師在土城青杠坡地區對尾追的川軍郭勳祺旅、潘佐旅發起猛攻,予以重創。

    但川軍對青杠坡迅速增援,雙方形成對峙局麵。

    28日晚,政治局和軍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撤出青杠坡,改變北上行軍路線,避開強敵。

    29日淩晨,中央紅軍從元厚、土城西渡赤水河。

    這是紅軍首渡赤水河。

    這是毛主席指揮中央紅軍,在三個月的時間裏,六次穿越三條河流,轉戰川貴滇三省,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圍剿之間,不斷創造戰機,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紅軍長征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曆程的開始。

    中央紅軍突破烏江,進占遵義城。蔣介石大為震驚,急調其嫡係部隊和湘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廣西軍隊一部,共約150餘個團,從四麵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包圍。

    為擺脫這種險境,黨中央決定,率師北渡長江,前出川南,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4方麵軍會合,開創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據地。

    蔣介石為阻止中央紅軍北進四川同紅四方麵軍會合或東入湖南同紅2、紅6軍團會合,圍殲中央紅軍於烏江西北的川黔邊境地區,調集其嫡係薛嶽兵團和黔軍全部,滇軍主力和四川、湖南、廣西的軍隊各一部,向遵義地區進逼。

    1月中旬,薛嶽兵團2個縱隊8個師尾追紅軍進入貴州,集結於貴陽、息烽、清鎮等地,先頭已進至烏江南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