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95章 四渡赤水②(2/3)

    黔軍以2個師擔任黔北各縣城守備,以3個師分向湄潭及遵義以南的刀靶水、懶板凳進攻。

    川軍14個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個旅已進至鬆坎以北的川黔邊境。

    湘軍4個師位於湘川黔邊境的酉陽至銅仁一線構築碉堡,防堵紅軍東進。

    滇軍3個旅正由雲南宣威向貴州畢節開進。

    桂軍2個師已進至貴州獨山、都勻一線。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根據上述情況,決定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北上,在四川省瀘州西南的藍田壩、大渡口、江安一線北渡長江,進至川西北,同紅四方麵軍一起實行總的反攻,爭取全麵赤化四川。

    但如渡江不成,則暫時留在川南活動,並伺機從宜賓上遊北渡金沙江。

    鑒於此,從1月19日起,紅1、紅3、紅5、紅9軍團分三路先後從遵義、桐梓、鬆坎地區出發,向土城、赤水方向前進。

    黔軍隨即占領遵義、湄潭;川軍以一部兵力防守宜賓、瀘州,以8個旅分路向鬆坎、溫水、赤水、敘永等地推進。

    24日,紅1軍團擊潰國民黨軍黔軍的抵抗,攻占土城。

    28日,紅3軍團、紅5軍團、軍委縱隊、幹部團、紅1軍團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區對尾追的川軍2個旅發起猛攻,予以重創。

    此時,川軍後續部隊4個旅迅速增援。

    毛主席等遂決定,立即撤出戰鬥,西渡赤水河,向古藺以南地區前進,尋機北渡長江。

    1月29日,紅軍分三路從猿猴場、土城南北地區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藺、敘永地區前進。

    川軍立即以12個旅分路追截,並沿長江兩岸布防;薛嶽兵團和黔軍從貴州分路向川南追擊;滇軍3個旅向貴州省畢節和雲南省鎮雄急進,企圖截擊紅軍。

    2月2日,右縱隊紅1軍團第2師進攻敘永不克,繼續西進,在毛壩、大壩等地遭川軍截擊。

    7日,中共中央鑒於敵軍已加強了長江沿岸防禦,並以優勢兵力分路向紅軍進逼,決定暫緩執行北渡長江計劃,改取以川滇黔邊境為發展地區,爭取由黔西向東的有利發展。

    接著,紅軍即向川滇邊的紮西地區集中。

    此時,中革軍委召開了“白沙會議”。

    在“白沙會議”上,中革軍委作出了二渡赤水、重回貴州的行動計劃,還發布了《告全體紅色指戰員書》,號召全體紅軍戰士、指揮員及政治工作人員統一思想,充分發揚運動戰的特長,機動靈活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1935年2月16日,當中革軍委的首長們還在古藺縣白沙場魚塘灣的崔家祠堂繼續開會時,按照《中革軍委二渡赤水河的行動計劃》,作為先頭部隊的紅一軍團,已經匆匆取道回龍場、鍋廠壩趕往位於白沙場東北部的太平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