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47章 周建屏師長(1/2)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長征。紅軍獨立24師奉命留守蘇區,隸屬中央分局領導。

    1935年2月,迫於當時的嚴峻形勢,中央分局決定分9路突圍轉移。

    2月25日,中央分局委員汪金祥和紅24師72團團長李天柱各率紅24師所屬四個連向尋烏突圍。

    他們在安遠與尋烏交界的會昌縣清溪鄉遭遇國民黨粵軍某部,敵我發生了激烈的戰鬥,紅軍傷亡慘重。

    2月底,李天柱帶領部分突圍出來的戰士到達尋烏境內。

    4月初,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陳正人隨張凱的獨立三團部分人員也撤退到尋烏。

    在這裏,陳正人與緊跟其後的紅軍獨立24師師長兼78團團長的周建屏相遇。

    葉媚媚是隨師長周建屏突圍轉移的。在部署突圍路線時,分局領導本想讓葉媚媚帶領一支隊伍,被周師長以女同誌不宜獨擋一麵而留在了師部裏。

    但是周建屏卻在一月的一次戰鬥中身負重傷,幸得有葉媚媚在身邊照料他。

    兩天後,陳正人、周建屏、葉媚媚又與先期到達尋烏的李天柱匯合。

    經李天柱介紹,他們又與在留車至中和之間活動的粵贛軍區政治部主任羅屏漢領導的贛粵遊擊隊匯合。

    於是,幾股人馬加起來有六百多人。

    隨後,他們召開了聯席會議,成立了粵贛邊軍政委員會,羅屏漢任主席,陳正人、周建屏任副主席,葉媚媚、李天柱、張凱、陳鐵生、杜慕南、陳侃為委員。

    與此同時對各部進行重新整合,把部隊分為三個大隊。

    一、三大隊由陳正人、周建屏、葉媚媚等率領分別到安遠、尋烏發動遊擊戰爭。

    第二大隊由羅屏漢、李天柱等帶領,依靠興龍平原有的遊擊區(尋烏與興寧、平遠、龍川交界地區)開展活動。

    國民黨軍為了達到分區“圍剿”紅軍的目的,加緊對紅軍的“清剿”行動。

    粵軍調動所屬第八師、第十四師、第九十四師等部,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使紅軍的活動範圍日益縮小。

    4月下旬,周建屏、陳正人、張凱、葉媚媚等率一大隊60多人與在興寧以北石正、丹溪天子嶂一帶活動的羅屏漢、李天柱率領的二大隊再次匯合,並在丹溪上平營上進行了短暫的休整。

    此時,由於傷勢太重,又得不到及時的醫治,僅靠葉媚媚的中草藥維持,周建屏的傷口發炎,高燒不退。

    而陳正人也由於胃病發作,需要趕緊治療,所以,組織上安排他們去香港治療。

    周建屏、陳正人走後,羅屏漢、李天柱、葉媚媚、陳侃等領導人召開了連以上幹部會議,決定把兩個大隊合並為一個大隊,下設三個分隊。

    麵對嚴峻的革命形勢,對紅軍的何去何從在會上統一了認識。一致認為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必須避其鋒芒,轉入山林,保存實力,依托大山靈活開展遊擊戰爭。

    5月中旬,葉媚媚、張凱率領一個分隊向贛粵邊境轉移,於月底到達了尋烏縣的羅浮鎮,與豐金娥的遊擊隊匯合。

    5月的一個深夜,按照預定方案,羅屏漢、李天柱帶領隊伍,在三分隊一班長賴漢的引領下,趁著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色,離開了上平。

    他們轉移至位於丹溪岑峰與留車接壤的亂羅嶂大山中,在下廖坑一個叫劉屋(轉水角)的鷂嫲石下的山岩洞裏,秘密紮下營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