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05章 界首之戰(2/2)

    經過慘烈的拚殺,紅軍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彭德懷隨先頭部隊過了湘江後,在這裏親自指揮光華鋪阻擊戰。

    桂軍在白崇禧的指揮下,沿湘江兩岸北上,企圖奪取紅軍占據的光華鋪和新圩②的據點,阻擊紅軍主力過江。

    紅軍堂旁邊的渡口就是紅軍突破湘江的渡口之一,從這裏渡過湘江的領導人有朱德、周恩來、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博古(秦邦憲)、李德、彭德懷、楊尚昆、鄧小平、劉伯承、葉劍英、陳雲、董振堂、李卓然、李維漢、鄧穎超、康克清等。

    彭德懷一生叱吒風雲,驍勇善戰,不僅指揮過許多攻如行平川,守若固金湯的戰役、戰鬥,而且也留下許多在惡戰、險戰中取勝的寶貴經驗。

    這次湘江戰役,就是彭德懷生平最難忘的一次惡戰。

    為了掩護黨中央和紅軍大隊人馬渡過湘江,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在渡江點界首南幾裏路外的光華鋪,阻擊國民黨軍隊的追擊。

    光華鋪是一片較為寬廣的開闊地,不利據守。但為了確保渡江點的安全,彭德懷隻得不顧一切,背水一戰。

    彭德懷把自己的指揮所設在離火線隻有幾百米的一座祠堂裏一一三官堂,親自指揮這場關係重大、異常殘酷的戰鬥。

    敵人的正麵進攻被紅4師第10團頂住,敵軍便沿湘江西岸向界首開進,對紅4師實施迂回攻擊。

    在激烈的戰鬥中,第10團團長沈述清不幸中彈犧牲,彭德懷命令紅四師參謀長杜中美接任第10團團長。不料杜中美又在此後的戰鬥中壯烈捐軀。

    一日之內連續犧牲兩名團長,可想而知戰鬥是何等的慘烈!

    在決定紅軍命運的生死攸關之際,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在界首光華鋪血戰三晝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完成了阻擊任務。中央紅軍大部渡過了湘江。

    在以後的歲月中,彭德懷每次提到這次戰役,他都說:那是一場惡戰。

    戰爭絕不僅是單純軍事力量的對比,而且也是謀略、意誌的競賽。

    敵我雙方的對抗達到一定的“度”,促成質變、戰爭必以一方的勝利和另一方的失敗而告結束。

    在“度”這個關鍵問題上,指揮員需要頑強的意誌,特別是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中,一語不慎,可能前功盡棄;一言九鼎可能勝利在握。

    戰爭是敵對雙方力量和意誌的殊死較量,是充滿危險的特殊社會活動領域。

    當一方處於絕對優勢,另一方處於劣勢時,戰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勝利趨向優勢一方;而當雙方強弱相當時,戰爭的勝負,要通過數次的反複爭奪、較量,才有結果。

    此時,作戰指揮員的意誌起著重要的作用,所謂“險惡之時,方顯英雄本色”。

    這些正是彭德懷屢屢在惡戰中獲勝的法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①三官堂(家神):川西民俗,農村在堂屋門口左邊牆上貼三官堂,一般為20紅紙上書寫,最上麵寫:三官堂(三元堂)。兩邊是一副對聯:早晚一爐香,晨昏三叩首。中間寫:天地水府三官(品元)大帝之香位。靠中間一幅小字:風雲雷雨,日月星辰。

    注②新圩在湘江東岸的灌縣,為紅軍阻擊敵人的三座主要陣地之一。(另兩座為全州的覺山鋪和界首的光華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